摘要
一、引言
上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掀起了预算改革的浪潮,逐步启动了以结果为导向的新绩效预算制度.相对于上世纪50年代美国胡佛委员会提出的绩效预算而言,新绩效预算制度,不但强调"绩",即产出,更注重"效",也就是结果或者效果.我国对于绩效预算的研究起步主要在2002年之后.1998年公共财政体制建立之后,财政赤字规模不断扩大,引发国债负担率快速上升,向国际警戒线水平接近,债务风险增大.我国每年大规模的财政投入虽然也使产出大量增加,但这种产出是以高投入为代价的,因此,效率十分低下,财政效率损失风险也在不断提高.传统预算管理模式使得国家财政投入大,但效果却不明显,这也是我国只重视预算投入的合规性而忽视财政投入的效果所致.国家也意识到传统预算管理模式的缺陷,正在逐步向以追求结果为导向的绩效预算管理模式转变.中央政府逐步放松对预算投入的控制,在多个地区实行绩效预算改革试点,各地方政府也结合本地区实际,积极探索绩效预算管理模式,先后出现了"河北模式"、"浦东模式"、"浙江模式"等多个有代表的绩效预算管理模式,但这些绩效预算管理模式与真正的政府绩效预算管理相比,差距还很大,也不具有普及性.本文将通过梳理近年来国外绩效预算理论发展和实践经验,以此来指导我国政府绩效预算管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