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寓言《一路花香》一课,言语浅显,抓住物的拟人化,让好罐和破罐成为文本角色,尤其是弱者形象--破罐,共鸣着儿童弱势的内心。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在一个期盼全面发展、样样俱好的成人主宰时代,儿童总有这样那样的“成人不如意”。破罐的出现,自然成了代言人,道出了儿童内心的惭愧与自卑:“……那只有裂缝的水罐却感到十分惭愧。一天,它在小溪边对挑水工说:‘我想向你道歉’。”“但到了小路的尽头,它仍然感到伤心,因为它又漏掉了一半的水。于是,它再一次向挑水工道歉。”儿童阅读的自觉对象化,使得阅读角度自然落在破罐身上,感同身受,满溢同情。当儿童阅读到破罐浇灌出的一路鲜花,亦无限欣慰,原来破罐也有价值--“我”也有价值。应当说,四年级学生能阅读感悟到这个层面的十有八九。至于衍生出来的好罐、破罐之比较,也应有触及,即文本揭示的寓意:世上每一件东西、每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我们既不能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自身的特点,就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但这样的感悟注定只能是其一,不是全部。需要关注的是不少儿童喜欢把好罐、破罐对立起来读,“你错我对”式的读法通常成为寓言阅读中的病态。“完好的水罐总能把水满满地运到主人的家……那只完好的水罐不禁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对“骄傲”一词的理解决定着阅读指向。骄傲有“自满自大”之意,亦有“自豪”之感。本文中的好罐并没有刻意炫耀之意,文中对好罐“一笔带过”的表达方式,足以表明作者不在意好罐、破罐之比较。水罐的本职就是储水,好罐“总能把水满满地运到主人的家”何错之有?读懂这点,学生就不会把破罐、好罐对比着读,更不会把破罐读得比好罐还好,从而明白文本的叙述只是在说着“物尽其用”而已,并非提倡褒一贬一的认知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