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探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产业活动空间分布未区域平衡发展,相反使空间分布变得更集聚化,产业集聚发展成一世界性经济现象。从我国来看,由于东北地区的产业集聚现象十分明显,从而最先发展成经济发达地区,由此看来,产业集聚将直接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主要结合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增长与差异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并且又针对产业集聚具有的竞争优势和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政策启示探究。
作者
于占成
机构地区
哈尔滨市经济研究所 黑龙江 哈尔滨
出处
《经济视野》
2013年第9期-,共1页
Economic Vision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区域经济
发展差距
探究
分类号
F12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U41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6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宁军明,樊兰.
我国制造业集聚的区域比较[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8,18(4):52-55.
被引量:3
2
赵祥.
趋同还是趋异?——一个关于区域经济差距变动的新视角[J]
.江淮论坛,2012(4):29-36.
被引量:5
3
罗锐佳,魏景赋.
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环北部湾区域经济研究[J]
.商业经济,2009(8):18-20.
被引量:4
4
张雪梅,杨金明,韩光.
试论集聚经济与欠发达地区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来自甘肃的数据[J]
.工业技术经济,2009,28(7):72-76.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36
1
吕晓英,吕胜利.
产业集聚效应测算的独立混合横截面数据模型[J]
.甘肃社会科学,2004(5):232-236.
被引量:27
2
黄选高.
环北部湾战略与广西发展研究[J]
.改革与战略,2004,20(12):22-26.
被引量:20
3
邓超斌.
推进经济一体化 全面提升环北部湾地区经济竞争力[J]
.改革与战略,2005,21(2):47-49.
被引量:8
4
罗勇,曹丽莉.
中国制造业集聚程度变动趋势实证研究[J]
.经济研究,2005,40(8):106-115.
被引量:522
5
蓝小林.
“两廊一圈”:广西“东引”和“南进” 投资重点探讨[J]
.改革与战略,2006,22(2):5-8.
被引量:2
6
王子龙,谭清美,许箫迪.
产业集聚水平测度的实证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06(3):109-116.
被引量:164
7
相伟,千庆兰,盛科荣,樊杰.
“西部大开发”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比较与思考——兼论国家制订地区发展战略的科学内涵与内容范畴[J]
.经济地理,2006,26(6):902-907.
被引量:3
8
曹茉莉.
北部湾地区经济发展的新思考:通道经济的视角[J]
.开放导报,2007(1):74-76.
被引量:9
9
Krugman P.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6,99 (3):48-59.
10
Marshall.Alfred.Principles of Economics[M].London:The Macmillan Press,1961:32-39.
共引文献
9
1
张亨明.
中部地区省会城市创新型企业培育机制和模式研究——以合肥为例[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6(6):80-84.
被引量:6
2
徐继业,花俊.
空间经济学视角下的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研究——对拥挤效应的探讨[J]
.北方经济,2009(18):23-25.
被引量:5
3
郑文智.
制造业升级与共性技术合作研发治理研究[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6):25-31.
被引量:1
4
莫凡.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7099-17101.
被引量:5
5
周海燕.
金融支持促进广西临港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考[J]
.区域金融研究,2010(12):55-58.
被引量:2
6
李玲,陶锋,杨亚平.
中国工业增长质量的区域差异研究———基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收敛分析[J]
.经济经纬,2013,30(4):10-15.
被引量:19
7
吕连生.
中部地区城乡一体化特色和发展新对策[J]
.江淮论坛,2013(6):55-60.
被引量:1
8
房逸靖,张治栋.
要素流动、技术扩散与地区间经济差距——基于长三角城市群的经验证据[J]
.区域经济评论,2021(3):66-75.
被引量:9
9
朱朝霞.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下的环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
.中国商界,2010,0(6X):125-125.
1
黄云静.
越南革新开放与区域平衡发展[J]
.社会主义研究,2011(4):65-70.
被引量:1
2
陆铭.
区域平衡发展关键不在补贴[J]
.经济学家茶座,2010(6):4-8.
3
张军扩.
对“十二五”时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几个重要问题的分析和认识[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3):16-18.
4
张宝通.
关于我国经济布局的优化导向问题[J]
.经济研究参考,1992(39):47-55.
5
陈淮.
2001:经济生活的十大难题[J]
.中国经济信息,2001(1):13-16.
6
王碧轩.
“新丝绸之路”助推区域平衡发展[J]
.商场现代化,2015(18):174-174.
7
哈继铭.
宏观调控与经济增长——2006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形势判断与今后走势展望[J]
.西南金融,2006(10):5-7.
8
颜帅.
西部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若干理论问题[J]
.林业经济问题,2000,20(6):351-353.
9
朱敏龄.
物联网技术向贵州省转移的路径探索[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1):39-40.
10
朱莹.
统筹区域发展的理论依据[J]
.中国经贸导刊,2011(20):38-40.
经济视野
2013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