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透视海参威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1860年(成丰10年),一纸《中俄北京条约》,又从清王朝版图上勾消了自乌苏里江到海的40余万平方公里疆土。在这块比一整个德国还大的黑土地上,有一个渔村,叫海参崴。它位于黑龙江三江平原以东的绥芬河入海处,是亚洲大陆东北部最具战略意义的海上门户。其时,距《中俄瑷珲条约》签订才两年,刚从清政府那里鲸吞了相当于法、德两国面积总和的10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的沙俄,显然为掠得这又一块肥脔而趾高气扬,之后不久,就将海参崴的名字换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为"控制东方",而那个自古以来因盛产海参获名的海湾,也被册立新名,统称为"大彼得湾"。如今,140余年过去了,中俄两国都经历了沧桑巨变。海参崴,这个被中国近代史上的"坏爸爸"送给了别人的孩子怎样了呢,作为炎黄子孙,谁个不深深地眷念它?今夏,我就抱着这样的心情,从绥芬河市出关,登上了叩访它的旅程。
作者 李迪群
出处 《野草》 2005年第2期39-42,共4页 Wild Grass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