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霍桑创作鼎盛时期对自身创作的体裁定义即声称自己的作品是"浪漫传奇"而不是"小说",这为后继美国文学整体之研究埋藏了一个意蕴深厚的课题;本文通过解码霍桑《红字》的诸多"副文本"与"文本边缘踪迹"探讨霍桑的体裁定义的"历史性",发现这一体裁商讨涉及霍桑的艺术表征、文学市场、政治话语三个方面的互文特征:其艺术表征通过介于现实与想象之间的所谓"中间地带",使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之文类杂糅,形成作家可以自由操作的"超常手段"或"暗光法",并在"隐藏与暴露"之间自由掌握自我创作的平衡;其文学市场策略是通过对个体与国家政治斗争热点的自辩与炒作,模仿女性作家的故事结构,暗合大众"期待视野";其政治话语是通过文学艺术含沙射影政敌,虚构自我作为白人、知识分子、男性、公务人员(失败的)的政治责任,挪用人类普遍心理中的、虚无的"民族情感纽带"来营造"妥协"与"和谐"的政治氛围,遏制国家走向分裂的严峻现实。这种能够巧妙地言说政治与文学市场的体裁杂糅成为后继美国同类作家的母题与形式创作传统,经过本文挖掘,该传统还可能向后追溯200余年。
出处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11年第1期225-241,共17页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ry Stud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