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泉州牌坊浅谈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象征,牌坊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周朝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由此可以推断,“衡门”至迟在春秋中叶即已出现。衡门是以两根柱子架一根横梁的结构存在的,唐代,我国城市都采用里坊制,城内被纵横交错的棋盘式道路划分成若干块方形居民区,这些居民区,唐代称为“坊”。坊是居民居住区的基本单位,“坊”与“坊”之间有墙相隔,坊墙中央设有门,以便通行,称为坊门。后来因为门没有太大的作用,所以就只剩下现在这种形式,于是百姓逐渐地称这种坊门为牌坊。
作者 叶发清
出处 《黑龙江史志》 2014年第5期314-315,共2页 Historical Records of Heilongjiang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3

  • 1王鲁民,张帆.中国传统聚落极域研究[J].华中建筑,2003,21(4):98-99. 被引量:9
  • 2泉州历史研究会.泉州怀古.泉州文史6、7合刊[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 3周规民.泉州古城踏勘[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