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前见”对教师继续教育的影响及策略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前见"即偏见、先见、前理解、已有之见,是构成理解主体存在的种种历史条件,一切精神因素,"前见"或"偏见"是人们理解的前提条件。换言之,一切如语言、知识、记忆、经验、情感、动机、价值观、世界观、方法论、思维方式等内化在大脑之中,作为人们继续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前提因素的总和都囊括于"前见"之中。"前见"源于解释学,作为解释的前提,它在解释学中尤受重视,行动研究的倡导者埃利奥特则将"前见"
作者
石天玲
机构地区
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中国教师》
2013年第S1期52-53,共2页
Teacher’s Journal
关键词
前见
行动研究
一切如
教育教学经验
解释学
精神因素
埃利奥特
教学情境
前理解
指导教学
分类号
G45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2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0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刘良华.
教育行动研究──解释学的现点[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21(11):5-10.
被引量:20
2
张贵新,饶从满.
反思型教师教育的模式述评[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103-108.
被引量:50
3
洪明.
基于“行动研究”的教师教育——埃利奥特教师教育思想探略[J]
.外国教育研究,2004,31(9):53-57.
被引量:11
4
王春光.
反思型教师个人实践理论探究[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38-143.
被引量:28
二级参考文献
22
1
John Elliott. Action research for educational change[M].London:Open University Press,1991.
2
Christopher Day. Series editor' s introduction [A].John Elliott (ed.by). Reconstructing Teacher Education[C].London : the Falmer Press, 1993.
3
John Elliott (ed.by). Reconstructing Teacher Education[M]. London:the Falmer Pres, 1993.
4
Dewey, J (1933). How we think. Chicago: Heaxry Regnery.
5
Handal, G, & Lauvas, p. (1987). Promoting reflective teaching. Milton Keynes, UK: Open University Press. P.12.
6
Britzman, D (1991). Practice makes practice: A critical study of learning to tesch. Albany, NY: SUNY Press.
7
Griffiths, M, & Tann, S (1992). Using reflective practice to link personal and public theories. 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Teaching, 18(1),69-84.
8
D A Schon. ( 1983 ).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New York: Basic Books.
9
D A Schon, (1987). Educating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10
Handal, G, & Lauvas, p. (1987). Promoting reflective teaching. Milton Keynes, UK: Open University Press. P.10.
共引文献
101
1
曹强.
基于课堂的“反思——反馈”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研修模式的实践探索[J]
.中国学校体育,2009,28(S1):26-28.
被引量:1
2
李兵.
解释学研究范式及对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启示[J]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6(6):123-125.
被引量:9
3
谢洵,丁兴富,雷利军.
交互白板实验项目中的行动研究[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5):19-21.
被引量:2
4
李芒,吴元红,徐海梅.
IBM重塑教育:面向中国基础教育的教师培训模式——教育部-IBM“基础教育创新教学”*项目研究报告[J]
.电化教育研究,2006,27(4):70-75.
被引量:7
5
王春光,张贵新.
反思的价值取向与反思型教师的培养[J]
.比较教育研究,2006,27(5):82-87.
被引量:24
6
张平海.
试论科学的教师教育体系内容的构建[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5):209-211.
被引量:2
7
李森,黄继玲.
论新课程情境中的教师形象[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2(6):76-80.
被引量:13
8
唐小华.
论教师形象的转换[J]
.江西教育科研,2007(1):12-13.
被引量:5
9
李晓梅.
如何成为反思性外语教师[J]
.甘肃高师学报,2007,12(3):105-107.
10
高岩.
英语反思性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定性调查与对策[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76-77.
1
杨晓红.
依托“前见”开展生本阅读教学[J]
.学园,2013(32):67-68.
2
李瑛芝.
前见理论视野下的教科书选文[J]
.文教资料,2007(34):240-241.
3
卢淑芳.
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及策略探析[J]
.西部素质教育,2016,2(5):148-149.
被引量:7
4
张晓畅.
网络文化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影响及策略研究[J]
.现代营销(下),2011(7):307-307.
5
贺小红.
学习风格的心理要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及策略[J]
.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版),2005,25(6):37-38.
被引量:9
6
对话教学中教师需要倾心投入与积极参与[J]
.福建教育(学前教育)(C版),2011(11):4-4.
7
张玉宾.
追求精彩 让教学走向生成[J]
.学苑教育,2009(5):40-40.
8
刘莹.
论学生的理解者特质[J]
.新课程(综合版),2008,0(1):4-6.
9
何媛.
初中班主任工作的点滴思考[J]
.教师,2013(31):40-41.
10
石天玲.
教师再教育的“内隐理论”研究——基于埃利奥特解释学行动研究中的“偏见”[J]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3,26(4):63-66.
中国教师
2013年 第S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