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文化软实力形成的接受机制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化软实力形成的关键在于人们对一定文化的接受,因此,研究文化软实力形成的接受机制对于文化软实力的形成和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文化软实力形成的接受机制是由接收机制、比较机制、选择机制、融合机制和重构机制相互联结、相互作用构成的有机体系,提升文化软实力,必须深入探索和自觉遵循这一接受机制。
作者
骆郁廷
王瑞
机构地区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0-25,共6页
Hubei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文化软实力
接受
机制
分类号
G1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7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4
1
楼宇烈.
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J]
.中华文化论坛,1994(3):38-47.
被引量:18
2
周俐玲,段怀清.
理雅各与刘谧《三教平心论》[J]
.中国比较文学,2008(1):75-87.
被引量:2
3
蔡子强.
文化差异造成误会[J]
.南方人物周刊,2010(35):93-93.
被引量:1
4
吴永和.
儒释道三教合流对中国社会的影响[J]
.南京社会科学,1991(2):35-39.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27
1
岳峰.
理雅各宗教思想中的中西融合倾向[J]
.世界宗教研究,2004(4):88-96.
被引量:12
2
段怀清.
理雅各《中国经典》翻译缘起及体例考略[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5(3):91-98.
被引量:45
3
刘谧.三教平心论[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
4
Helen Edith Legge.James Legge:Missionary and Scholar[M].London:The Religious Tract Society 1905.
5
Norman J.Girardot.The Victorian Translation of China:James Legge's Oriental Pilgrimage[M],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2.
6
Helen Edith Legge. James Legge : Missionary and Scholar [ M ]. London : The Religious Tract Society, 1905.
7
Norman J. Girardot. The Victorian Translation of China: James Legge's Oriental Pilgrimage [ M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2.
8
段怀清.《理雅各与王韬:传教士——汉学家与文人——政论家》[J].二十一世纪(香港),2005,(10).
9
Norman J. Girardot,The Victorian Translation of China: James Legge's Oriental Pilgrimag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2.
10
理雅各“中国经典”.《论语》.第一卷,1861年.
共引文献
26
1
姚泓泽.
敦煌契约文书所见的儒佛道融合[J]
.理论观察,2024(1):85-90.
2
张雪梅.
国画与油画的不同之处分析[J]
.大家,2011(23):35-36.
3
赵斌.
峨眉武术文化的地域性特点研究[J]
.搏击(武术科学),2010,7(4):11-14.
被引量:7
4
韩传强.
佛教何以融入中国[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7(5):30-34.
被引量:1
5
张艳梅.
赵德发长篇小说《双手合十》中的生存关怀[J]
.当代文坛,2010(6):108-112.
被引量:2
6
段怀清.
试论王韬的基督教信仰[J]
.清史研究,2011(2):22-30.
被引量:8
7
中国:2012[J]
.才智(才情斋版),2013(2):35-35.
8
林崇德.
基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师德观[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0(1):43-51.
被引量:53
9
熊颖.
由《易水寒》的结局设置管窥中国传统文化心理[J]
.中国科技投资,2014(A02):477-477.
10
刘焱.
汉画像柿蒂纹与佛教莲华化生比较[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24(9):182-18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3
1
周成龙.
网络文化的时代特征及其伦理意蕴[J]
.兰州学刊,2009(1):127-129.
被引量:7
2
郑晓云,严帆,王云,赵云梅.
高职院校软实力的科学内涵及评价体系[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4):157-161.
被引量:5
3
骆文炎.
浙江省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研究[J]
.继续教育研究,2010(8):81-83.
被引量:12
4
李钢.
虚拟社会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行政管理改革,2011(4):77-80.
被引量:27
5
蔡骐,黄瑶瑛.
新媒体传播与受众参与式文化的发展[J]
.新闻记者,2011(8):28-33.
被引量:82
6
张国祚.
关于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几点思考[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7):10-14.
被引量:26
7
欧祝平,陈石明.
论全球视野中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5(5):156-159.
被引量:7
8
李艳静,李艳庆.
基于产业集群的河北省文化产业创新体系构建研究[J]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4):24-26.
被引量:5
9
韩雪.
论全球文化融合背景下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J]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16(2):334-336.
被引量:1
10
刘爱军,董芳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软实力提升[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0):64-66.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3
1
李艳庆.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文化软实力提升路径创新研究[J]
.保定学院学报,2015,28(5):44-48.
被引量:2
2
陈旻,李呈.
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融合情境下网络文化育人机制新探[J]
.思想教育研究,2017(10):107-111.
被引量:3
3
朱岚涛,刘颖.
浙江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形成机理研究--一个基于国际化的视角[J]
.大陆桥视野,2016,0(4):212-212.
二级引证文献
5
1
张蕊.
融多媒体视阈下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研究[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36(4):30-31.
被引量:3
2
李娜.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对策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9):195-196.
3
侯雁伶,张莉.
高校共青团运用网络文化产品引领青年思想的研究[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5(4):21-24.
被引量:1
4
王茁洋.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金融创新研究[J]
.产业创新研究,2023(17):9-11.
5
冷嵩.
文化育人与网络育人的融合性探析[J]
.山西青年,2019,0(15):295-295.
1
高文丹.
试论中国文化的接收机制及对现实主义的选择[J]
.吕梁学刊,1998(2):7-12.
2
本期推介[J]
.湖北社会科学,2014(7).
3
张国超.
我国公众参与文保行为选择机制研究[J]
.江西社会科学,2013,33(3):217-220.
被引量:1
4
崔苗苗.
秦皇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
.才智,2013(29):229-230.
5
敬鸿彬,鲜耀.
民族文化传承场域的疏离与融合[J]
.中华文化论坛,2015(2):147-150.
被引量:5
6
邱紫华.
中国儒学对日本文化思想的影响[J]
.黄冈师专学报,1998,18(3):58-63.
被引量:6
7
王刚,宋秀波.
要高度重视社会转型中民族村落的文化变迁[J]
.中国民族,2013,0(8):75-75.
8
李亚明.
论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主体性决定[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6(1):1-4.
9
覃萍,梁培林.
数字技术与民族传统文化融合问题的再审视——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研究之二[J]
.改革与战略,2005,21(5):105-107.
被引量:1
10
张莉丽.
试析济渎庙的多元文化内涵与融合机制[J]
.青年与社会(中),2014(3):326-328.
被引量:2
湖北社会科学
2014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