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社会-个体互构”的社会整合机制探析——从马克思到吉登斯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社会-个体互构"是社会整合机制的本真状态与本质要求。它是在吸取了从马克思到吉登斯等哲学家哲学思想的基础上,以社会规范性、个体主动性为依托,突出强调社会分化、社会整合,将社会实践、交际理性、规则、主体融合为一体的社会结构的发展趋势。其意在摈弃社会单构和个体单构的社会整合观,既发挥社会规范性,又弘扬个体主体性;既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整合理论的创造性的现时代发挥;既关系到理论问题架构的梳理、重组,也预示着马克思主义整体在中国的发展前途,是我们在推进社会主义社会整合发展的道路上面临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只有充分认识好"社会-个体互构"的社会整合机制的本质特征、组织及方式,才能合理、有效运用这种整合机制,对中国社会进行有效整合构建。
作者 王毅
出处 《求索》 CSSCI 2014年第8期72-76,共5页 Seeker
基金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青年项目(13DZXJ03)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13

  • 1[美]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256.
  • 2郑杭生.郑杭生社会学学术历程-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探索[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 3张志伟.西方哲学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 4[德]于尔根·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行动的合理性与社会合理化[M].洪佩郁,蔺青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
  • 5宋林飞.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 6李培林.在郑杭生教授从教50周年暨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成立庆典上的致辞[Z].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12-02-29.
  • 7[英]安东尼·吉登斯 李康 李猛译.社会的构成[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79,277.
  • 8《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96页.
  • 9张宝英,张游浩.人之善恶的本质[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1(3):12-16. 被引量:2
  • 10陈有真,贾志永,罗亚林.学术界关于幸福感研究的述评[J].天府新论,2010(1):40-45. 被引量:8

共引文献53

同被引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