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刑事案件定罪说理机制之新构建——从“构成式”到“要件式”说理模式的转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目前定罪模式是"构成式",裁判文书的说理也呈现程式化特点,这种说理机制因无法加入基于正义解说的价值评判因素,难以实现说理的功能。构建"要件式"说理模式可以"逼迫"裁判者以正义思考的方式呈现正义,以价值判断的方式彰显价值,以法治思维的方式弘扬法治。
作者
王守亮
机构地区
滨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出处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9-13,共5页
Shandong Judges Training Institute Journal
关键词
刑事定罪
说理机制
构成式
要件式
分类号
D924 [政治法律—刑法学]
D926.2 [政治法律—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8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46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
1
陈兴良.
四要件犯罪构成的结构性缺失及其颠覆——从正当行为切入的学术史考察[J]
.现代法学,2009,31(6):57-75.
被引量:47
二级参考文献
28
1
周长军.
犯罪论体系的程序向度:研究误区与理论反思[J]
.清华法学,2008,2(3):119-132.
被引量:24
2
西田典之.日本刑法总论[M].刘明祥,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59.
3
特拉伊宁.犯罪构成的一般学说[M].韦政强,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8
4
陈兴良.刑法知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5
郗朝俊.刑法原理[M].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198.
6
哈萨洛夫.关于犯罪构成概念的问题[G]//中国人民大学刑法教研室.苏维埃刑法论文选译(第1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5:54.
7
采列捷里,马卡什维里.犯罪构成是刑事责任的基础[G]//中国人民大学刑法教研室.苏维埃刑法论文选译(第1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5:63-64.
8
李斯特.德国刑法教科书[M].修订译本.徐久生,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169.
9
贝林.构成要件理论[M].王安异,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27.
10
H·A·别利亚耶夫,M·M·科瓦廖夫.苏维埃刑法总论[M].马改秀,张广贤,译.北京:群众出版社,1987:82.
<
1
2
3
>
共引文献
46
1
韩骁.
我国正当防卫研究的网络知识结构与核心脉络[J]
.法大研究生,2019(2):100-119.
2
姜涛.
法学通说:一个初步的分析框架[J]
.北大法律评论,2011,12(2):401-421.
被引量:2
3
石岚.
论正当行为在犯罪构成体系中的地位[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4(6):81-82.
4
俞小海.
犯罪构成问题探讨的理性回归[J]
.研究生法学,2010,25(1):69-81.
被引量:1
5
李晶晶,曲腾.
三阶层犯罪论与四要件犯罪论的区别[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18):293-293.
6
张兵.
一种新话语的孕育:刑法知识的进阶与转型——也读陈兴良之作《刑法知识论》[J]
.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10(3):68-72.
7
柏浪涛.
三阶层犯罪论体系下受胁迫行为的体系性分析[J]
.政治与法律,2011(2):82-90.
被引量:11
8
梅锦.
论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完善——以不同犯罪论体系的比较为视角[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5(1):100-109.
被引量:1
9
王充.
体系与机能之间——论构成要件与违法性的关系[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29(2):87-93.
被引量:2
10
魏东.
我国传统犯罪构成理论的实质合理性与逻辑自洽性[J]
.人民检察,2011(11):16-21.
被引量:2
<
1
2
3
4
5
>
1
张维娟.
裁判文书网格化说理机制之构建[J]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2015,31(2):14-18.
2
叶仁青,薛峰.
规范释法说理让案件当事人心服[J]
.方圆,2015,0(16):78-78.
3
杨小颖.
基层检察院量刑建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0(23):124-125.
被引量:1
4
林喆.
反腐败力度与说理机制的完善——从违纪警察的被辞退谈起[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9(3):40-43.
5
张永辉,刘冬凯.
裁判文书说理机制改革研究——以裁判文书的法律解释为视角[J]
.公民与法(审判版),2014,0(8):15-17.
6
关新军.
推行“不捕说理”机制 构建和谐检察环境[J]
.职工法律天地(下),2014(5):26-26.
7
武兴才,韩邦昊.
“四不一抗诉”为当事人解疑释惑[J]
.方圆,2016,0(20):75-75.
8
王长江.
论我国裁判文书理由模式的选择[J]
.河南社会科学,2003,11(3):84-86.
被引量:11
9
沈关生.
审判原则与刑事定罪[J]
.群言,1996,0(9):31-32.
10
郑立泉.
完善检察监督体系提高检察监督能力[J]
.长安,2016,0(11):63-63.
<
1
2
>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
201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张明楷
陈兴良
王充
刘艳红
段文波
孟庆华
肖中华
王利明
崔建远
相关机构
华东政法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武汉大学
相关主题
要件
定罪
刑事案件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