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传统的自然时间观认为时间是一维的、无生命的、机械决定的。随着人类认识世界能力的提高,这种自然时间观从物理学与天文学研究的角度来看,从社会学研究角度来看以及从哲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均暴露出诸多弊端。在此情况下,社会时间观应运而生。社会时间观认为时间应当具有多重结构,包括自我时间、互动时间、制度时间、文化时间,它是属人的、生态的、文化的、历史的。只有当我们正视了社会时间的多重结构,认识到时间内容的丰富性,才能在现实当中克服自然时间观的各种弊端。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14,共4页
Study & Exploration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舆论格局的嬗变与地方政府执政理念研究"(12CXW004)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课题"从居民参与角度探寻当代我国社区营造的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