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井间示踪剂研究油藏非均质性原理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示踪井间监测是一项动态监测技术,应用这项技术可以计算出注入水在平面上各方向的推进速度,分析油井来水方向,确定油层平面及纵向非均质性,判断油层中是否存在高渗透层或大孔道,求出其厚度和渗透率等地层参数,为油田后期的综合调整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
边庆伟
林淑华
机构地区
大庆油田第四采油厂五矿北九队
出处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6年第4期147-148,共2页
Inner Mongolia Petrochemical Industry
关键词
示踪剂
非均质量
优化技术
分类号
TE357.6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57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4
1
王先荣.
微量物质井间示踪技术在油田监测中的应用[J]
.小型油气藏,2005,10(3):33-35.
被引量:14
2
张培信.
油田井间示踪测试技术进展[J]
.国外测井技术,2005,20(6):47-48.
被引量:10
3
殷志华.
示踪测试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J]
.西部探矿工程,2006,18(4):90-92.
被引量:13
4
李淑霞,陈月明.
示踪剂产出曲线的形态特征[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2,9(2):66-67.
被引量:37
二级参考文献
1
1
陈月明,姜汉桥,李淑霞.
井间示踪剂监测技术在油藏非均质性描述中的应用[J]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18(A00):1-7.
被引量:55
共引文献
57
1
郭绍宝,潘卫东,梁军彬,陈育红.
井间同位素示踪监测技术在复杂断块油田的应用[J]
.石油地质与工程,2004,19(5):46-47.
2
张海燕,李红霞,曲秀娟,刘亚平,王启蕾.
应用动态监测技术提高胜坨油田坨七断块开发效果[J]
.西部探矿工程,2004,16(10):54-55.
被引量:3
3
尹文军,王业飞.
分层多种示踪剂井间监测技术在坨11南断块的应用[J]
.油田化学,2005,22(1):55-58.
被引量:10
4
荣娜.
井间同位素示踪监测技术在胜坨油田中的应用[J]
.西部探矿工程,2005,17(11):66-68.
被引量:4
5
陈树营.
利用井间示踪技术研究油层非均质特征[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05,31(9):76-79.
被引量:2
6
贺银国,李同华,王志勇.
数模-井间示踪方法在吉林油田的应用[J]
.石油仪器,2006,20(2):46-48.
被引量:2
7
刘晓兰,姜瑞忠,郑勇,韩明俊,刘湘华.
示踪剂产出曲线双峰值研究[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7,14(1):76-78.
被引量:6
8
杨二龙,宋考平,王梅,崔香花.
井间示踪技术求地层参数和剩余油饱和度[J]
.油田化学,2007,24(1):8-11.
被引量:5
9
于瑞香,张泰山,周伟生.
油田示踪剂技术[J]
.工业水处理,2007,27(8):12-15.
被引量:37
10
曾梅香,阮传侠,赵越波,田光辉.
岩溶裂隙热储层采、灌井井间连通试验研究--以天津市王兰庄地热田回灌井HX-25B示踪测试为例[J]
.地质与勘探,2008,44(2):105-109.
被引量:15
同被引文献
9
1
陈长顺,崔作风,张红光.
井间示踪剂技术在渤中25-1油田的应用[J]
.吐哈油气,2012,17(4):364-369.
被引量:5
2
张善杰,冯向东.
井间示踪测试中示踪剂用量计算方法[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25(4):48-50.
被引量:14
3
刘同敬,姜汉桥,李秀生,雷占祥,赵金玲,李梅香,解立春.
井间示踪剂测试半解析方法体系数学模型[J]
.石油学报,2007,28(5):118-123.
被引量:27
4
陈维余,黄波,高云峰.
井间微量物质示踪剂技术在绥中36-1油田的应用[J]
.天津科技,2009,36(5):58-61.
被引量:6
5
雷娟青,夏为卫.
半解析法示踪剂井间监测原理研究[J]
.内江科技,2012,33(5):56-57.
被引量:1
6
李君宝,韩耀图,林家昱,赵成龙,张登.
稳油控水技术在渤海油田的研究与应用[J]
.非常规油气,2017,4(1):75-78.
被引量:19
7
温守国,谢诗章,孟科全,王跃宽,石晓博.
基于示踪剂监测的水窜通道快速评价方法[J]
.辽宁化工,2018,47(6):554-558.
被引量:1
8
张浩,刘洪杰,王佩文,孟宪伟,顾伟民,刘军.
蓬莱油田压裂充填井产液量递减成因及控制因素分析[J]
.非常规油气,2017,4(6):64-69.
被引量:11
9
宋健,何斌,王小多,杜彦军,高庭,张格.
鄂尔多斯盆地海子塌油区长6油层组非均质性研究[J]
.非常规油气,2017,4(6):80-87.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1
1
曹新,王林杰,于兆坤.
示踪剂监测技术在储层均质性和油层连通性中的应用[J]
.非常规油气,2019,6(3):71-76.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魏志鹏,冯青,曾鸣,张万春.
应用地质成果优化致密气水平井压裂设计[J]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20,43(2):79-87.
被引量:5
2
苏泽中,林加恩,柏明星,吴德胜,刘亮,朱建红.
天然能量开发阶段的缝洞型油藏井间连通性分析[J]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20,37(6):645-652.
被引量:3
3
邹宁,黄知娟,马国锐,徐燕东,王强,林加恩,景成.
缝洞型油藏井间示踪剂分类等效解释模型及其应用[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6(1):52-58.
被引量:5
4
李想,卢轶宽,李金泽,杨友国,何滨,阮新芳.
油指纹分析法在油田生产动态管理中的应用[J]
.石化技术,2021,28(2):16-17.
5
陈岩,黄佳.
井间示踪剂技术在海上油田的研究与探索[J]
.化工设计通讯,2021,47(7):11-12.
被引量:4
6
吕国胜,王天慧,王殿武.
两种井间示踪剂定量解释方法应用对比研究[J]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21,29(7):32-35.
被引量:2
7
陈凯,李勇锋,姚为英,秦欣,杨光,张强.
海上油田井间连通性综合评价技术研究[J]
.石油化工应用,2021,40(7):84-89.
8
孙晓娜,卫喜辉,谢明英,施征南,吴刘磊.
示踪剂技术在海上复杂驱动类型油田开发中的应用[J]
.石油地质与工程,2022,36(2):62-65.
被引量:2
9
刘卫东,刘腾蛟,纪拥军,张立峰,储仿东,张拢.
利用微地震监测成果判断砂砾岩油藏压裂裂缝井间连通性——以准噶尔盆地玛湖油田为例[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22,57(2):395-404.
被引量:6
10
李新丹,王孟江,常国栋,高申领,赵一潞,任虹.
分层示踪剂监测技术在河南油田稠油水驱油藏的研究与应用[J]
.石油地质与工程,2022,36(4):109-112.
被引量:1
1
Airn.,GA,窦世山.
优化技术在采油问题中应用[J]
.世界石油科学,1993(6):45-54.
2
陈遒北,崔自成,陶忱.
管式炉优化技术及其应用[J]
.石油化工设备技术,1994,15(2):18-24.
被引量:1
3
刘海春,Kunal Dutta-Roy.
气举工艺优化技术的新进展[J]
.国外石油机械,1997,8(5):40-41.
4
王来顺,陈瑞庆.
常减压蒸馏装置换热流程优化技术[J]
.石油炼制,1990,21(11):8-13.
5
陈茂祥,李建民,金德馨.
油气田整体优化技术[J]
.石油规划设计,1993,4(2):8-11.
6
Yang,G,张志根.
油藏非均质性对蒸汽辅助重力驱开采重油的影响[J]
.国外石油地质,1993(2):80-90.
7
蒋凯军.
用拟合法求水平井地层参数[J]
.试采技术,1992,13(2):50-54.
8
刘波.
油水同层试油工艺优化技术的探究[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5):57-57.
被引量:1
9
谭蓉蓉.
低渗透气田实现低成本开发的关键——快速钻井技术[J]
.天然气工业,2009,29(6):122-122.
10
全国油田开发井间监测研讨会在大连召开[J]
.油气井测试,1998,7(3):59-59.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