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书画鉴定实践中的“挑毛病鉴定法”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关于《功甫帖》的几篇文章中,李跃林采用了公认的苏轼真迹局部,用图像对比的方法,显示《功甫帖》中上海博物馆所指的各种"瑕疵"、"赘笔"、"不自然"都是苏轼真迹中点画的常态;康耀仁以沈周为例,阐述印风是造成印迹差异的主因,从而解释了《功甫帖》诸多主要藏印存在"差异感"的疑惑;吴斌也结合诸多名迹,解释了《功甫帖》上几方早期骑缝印目前形态的缘由。这些有力辅证,可以很好地回答上海博物馆专家两篇文章中的相关问题。由此,我们不得不思考书画鉴定实践中一些深层的理论问题。在书画鉴定实践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某某怎么会有这样差?"
作者 杨岩松
出处 《中华书画家》 2014年第3期143-143,共1页 Chinese Artists in Painting & Calligraphy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