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狄金森与陶渊明诗歌中的死亡意识比较 被引量:4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由于东西方社会文化传统截然不同 ,在对死亡的同一主题的描写中 ,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通过对狄金森与陶渊明作品中所体现的死亡意识进行比较分析 。
作者 胡月增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2004年第4期115-117,共3页 Academic Journal of Zhongzhou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二级参考文献12

  • 1[2]Thomas H. Johnson. The Letters of Emily Dickinson[M]. Cambridge.Mass:Harward University Press,1958. 197-198.
  • 2[5]马科斯·坎利夫.美国文学[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和出版公司,1985.175-176.
  • 3[6]胡家峦.爱默生经典散文选[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29.
  • 4.《陶渊明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 5龚斌.《陶渊明集校笺》[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 6《中国思想史论》上,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68页.
  • 7《白话文学史》,上海新月书店,1928年版,第130-131页.
  • 8《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见《陶渊明研究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62年版.
  • 9《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六》,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 10《苏东坡全集》中,邓立勋编校,黄山书社,1994年版,第441页.

共引文献12

同被引文献16

  • 1郑晓江.论陶渊明之生死观[J].中国哲学史,2002(1):95-104. 被引量:4
  • 2陆晓.幻灭和永生——解读艾米莉·迪金森诗歌的死亡主题[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4):92-94. 被引量:10
  • 3唐翼明.魏晋文学与玄学[M].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
  • 4Lakoff,G,&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1980
  • 5Lakoff,George.Cognitive Semantics[].Meaning and Mental Representations.1988
  • 6Lakoff, George,and Turner, Mark.More Than Cool Reason: A Field Guide to Poetic Metaphor[]..1989
  • 7Barfield Owen.Poetic Diction:A Study in Meaning[]..1973
  • 8Hamilton,Sarah.Poetic Use of Metaphor[].Online.2001
  • 9茅于美.中西诗歌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4.
  • 10茅于美.中英诗歌比较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