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现代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关于“后人类中心主义”的一点设想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评价了有关“非人类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提出并分析了“后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说明了这一观点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意义。
作者
王振平
机构地区
四川大学经管学院
出处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0-33,共4页
Ecological Economy
关键词
后人类中心主义
可持续发展
现代哲学
现代自然观
人与自然
协调发展
客观规律
主观能动性
分类号
X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81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4
1
余谋昌.
走出人类中心主义[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4,10(7):8-14.
被引量:238
2
王建明.
“人类中心主义”之我见[J]
.哲学研究,1995(1):74-79.
被引量:22
3
汪信砚.
人类中心主义与当代的生态环境问题———也为人类中心主义辩护[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6,12(12):13-17.
被引量:46
4
叶平.生态理论学[M].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4..
共引文献
281
1
尹传兰,刘锋杰.
曾繁仁“生态美学”的基本范畴建构[J]
.中国美学研究,2023(2):342-356.
2
陈文.
刑法法益语境下的生态人格[J]
.社会科学家,2019,0(12):132-139.
被引量:2
3
高彩霞.
文学的生态化走向——关于生态文学的思考[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147-150.
被引量:2
4
郑度.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伦理的思考[J]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6(3):1-3.
被引量:3
5
王振平.
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审视科技进步与资源耗损的矛盾对立[J]
.生态经济,2004,20(S1):55-60.
被引量:1
6
潘玉君,段勇,武友德.
可持续发展下环境伦理与原则[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12(5):38-40.
被引量:14
7
潘玉君,武友德.
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理性基础[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12(6):14-16.
被引量:5
8
韩海琴.
梭罗的矛盾自然观探析[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07(4):106-108.
9
张书琳.
以工业文明挖掘生态危机[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2):48-49.
被引量:1
10
包庆德,王哲.
实践的本性:人类中心主义的不可超越性[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5(3):74-78.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9
1
陈继远,谭军.
用科学发展观再谈宿迁杨树产业化发展问题[J]
.中国林业产业,2005(2):37-38.
被引量:3
2
叶依广,纪漫云.
基于个案的区域农业集群成长思考[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6,29(1):121-126.
被引量:24
3
张英.
杨树产业步入黄金时代[J]
.中国林业,2007(04A):18-22.
被引量:6
4
陈久春主编,宿迁市统计局.宿迁统计年鉴[M][宿迁市统计局],2003.
5
郭玲玲.
从生态伦理学到环境伦理学[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14(3):57-59.
被引量:3
6
姜华有.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生态文明建设[J]
.理论建设,2008,24(3):5-7.
被引量:2
7
严宏生.
我省杨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江苏绿化,2003,0(5):6-8.
被引量:9
8
卢克成,王军.
宿迁市杨树病虫害发生现状及治理对策[J]
.江苏林业科技,2003,30(3):50-52.
被引量:4
9
余谋昌.
生态伦理学的基本原则[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2,8(4):25-29.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1
1
严士清,李震,马家常.
苏北杨树产业发展的生态伦理学思考[J]
.生态经济,2009,25(8):145-14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严士清,韦云波,朱其山,岳秋丽.
产业集群成因的演变对集群成长、发展的影响分析——以江苏省宿迁市杨树产业集群为例[J]
.世界地理研究,2009,18(4):116-125.
被引量:7
2
岳秋丽,严士清,罗黎,池建.
基于遥感和统计分析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2):201-205.
被引量:4
1
朱学尧.
现代自然观及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13(12):17-18.
2
余谋昌.
儒家环境哲学思想对建构和谐社会的意义[J]
.中国哲学史,2006(1):33-37.
被引量:12
3
柏永全.
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意义[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3,5(2):24-25.
被引量:3
4
罗平.
环境问题的哲学反思[J]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2,24(6):48-51.
被引量:6
5
余源培,杨建祥.
论哲学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J]
.学术界,1997(1):1-5.
被引量:20
6
李宁新.
工程地质勘察学若干理论问题探讨[J]
.人民珠江,2005,26(A02):70-73.
被引量:8
7
蔡虎堂.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视野下的当代中国环境问题[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3(2):20-23.
被引量:1
8
吴长勇.
循环,在善恶之间[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1,31(9):1-1.
9
周昌忠.
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关系理论的环境哲学意义[J]
.自然辩证法通讯,1993,15(6):45-50.
被引量:1
10
何常林,李培育.
论“全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意义[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7(4):29-31.
被引量:2
生态经济
2004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