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汽车工业研究》
2004年第7期36-38,共3页
Auto Industry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8
-
1郑树清.论汽车工业的特征和一般发展规律——兼谈中国汽车工业[J].上海经济研究,2004,16(8):53-58. 被引量:3
-
2肖琛,史自力.日本汽车产业成长特点及其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借鉴意义[J].经济研究参考,2004(82):38-44. 被引量:1
-
3小宫隆太郎 奥野正宽 铃村兴太郎.日本的产业政策[M].世界文化出版公司,1988..
-
4宋晓艳.实施一年《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将面临“修补”[EB/OL ].http://www.quanso.net/siteadmin/Article/zx/flzx/qc/qczx/200508/24053.html.2005-08-09/2005-09-29.
-
5CKD造车伤痕累累 体系崩塌中国汽车国产化提速[N].中国青年报,2005—03—25.
-
6郭雁.汽车产业后起国发展模式比较及其借鉴意义[J].上海汽车,2003(11):1-2. 被引量:1
-
7姚蔚,李双杰.汽车产业发展与贸易政策的关系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3(12):12-17. 被引量:1
-
8路风,封凯栋.为什么自主开发是学习外国技术的最佳途径?——以日韩两国汽车工业发展经验为例[J].中国软科学,2004(4):6-11. 被引量:70
二级引证文献10
-
1刘家磊.中日韩汽车产业政策比较及启示[J].经济纵横,2008(10):101-103. 被引量:6
-
2陶开宇.论日本汽车产业发展的“三有”模式[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1,18(3):33-37.
-
3程燕红,吕未林.韩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政策的特点及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4):10-13. 被引量:2
-
4宋海龙,汪海粟.中国汽车产业国产化率辨析[J].企业经济,2013,32(5):111-116. 被引量:1
-
5曹芳,黄乃文.后发工业国技术从模仿到创新的路径、动力与选择机制——基于汽车产业拉美模式、日韩模式和中国模式的比较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3):61-68. 被引量:2
-
6张大蒙,李美桂.政策工具视角: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5,34(1):3-11. 被引量:12
-
7王淼,刘通,王梦曦.企业竞争性战略联盟稳定性研究——基于层次分析法[J].企业经济,2016,35(10):41-49. 被引量:1
-
8叶春林,谭成,王洪磊,黄金迎,罗乐.影响海外项目零件本地化策略的因素分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0(12):235-236.
-
9张广婷,王陈无忌.主动变革、开放包容与制度创新:新中国70年吸引外资的内在逻辑[J].世界经济研究,2019(12):3-12. 被引量:9
-
10Shengjiang Li,Zhiyong Li,Rui Wang,Junjie Wu.Study on the Optimal Localization Rate for Shipbuilding Industry in China[J].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2022,31(6):690-704.
-
1展望2010车市 激烈竞争硝烟燃起[J].环球聚氨酯,2009(12):54-55.
-
2明轩,曹增峰.泰国汽车产业政策及发展战略[J].汽车.拖拉机,1993(4):50-58.
-
3冯宗智.汽车产业政策向何处去[J].科技智囊,2003(7):112-112.
-
4饶达.WTO翻过大山再向前看—今后的中国汽车工业[J].轿车情报,2001(12):6-7.
-
5向寒松.汽车产业政策三破金身[J].汽车杂志,2003(1):81-81.
-
6防盲目投资与恶性竞争 新汽车产业政策将出台[J].市场周刊(新物流),2003(17):32-32.
-
7《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主要内容摘录[J].上海质量,2004(8):62-63.
-
8徐伟.对我国汽车产业政策的几点思考与建议[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1,26(4):28-31. 被引量:3
-
9新汽车产业政策防止恶性竞争[J].科技智囊,2003(6):11-11.
-
10赵航.主编在线[J].世界汽车,2004(7):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