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1-11,共1页
Journalism Lover
参考文献3
1 喻国明:《解构民意--一个舆论学者的实证研究》,华夏出版社,第51页.
2 李江春.《当代中国私人领域的拓展与大众文化的崛起》[J].天津社会科学,2000,(3):112-112.
3 刘泓."虚拟的慈善网络传播的文化思考"[J].新闻与传播,2000,(1):32-32.
同被引文献14
1 李嫣然.陌生化叙事的艺术——浅析电影《蝴蝶君》[J] .新闻研究导刊,2020,0(2):110-110. 被引量:1
2 段平.21世纪女性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7):167-168. 被引量:2
3 王昌凤.布莱希特“间离效果”与什克洛夫斯基陌生化理论的比较[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4(4):96-98. 被引量:16
4 孔祥田.论杜威“民主共同体”思想的价值维度[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8(1):57-60. 被引量:3
5 蔡文之.《社会性别与女性人才发展》,《光明日报》,2009-08-11.
6 Dewey J.(1927).The Public and its problems,the later works,1925-1953(17 vols).Vol.2:1925-1927.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p308.Mahwah,NJ:Erlbaum.
7 吴敏娟.不能让女性“边缘化”[J] .新闻爱好者,2008(1):48-49. 被引量:2
8 单艺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女大学生培养的目标与模式[J]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8(1):79-82. 被引量:2
9 聂林媛,谭微.女性人才培养的媒介拟态环境重构[J] .新闻界,2008(6):100-101. 被引量:3
10 一舒.社会进步与女性价值[J] .新闻爱好者,1995(6):43-43. 被引量:1
1 王朝晖.谈谈“隐私”传播中的几个问题[J] .新闻知识,2000(3):4-6.
2 游笑春.大众媒体中隐私传播的成因分析[J] .中国传媒科技,2013,0(9X):7-8.
3 动态[J] .青年记者,2014(21):87-87.
4 龚艺.网络隐私传播的“长尾效应”[J]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08(9):88-89.
5 丁洪亮.电视节目走进情感空间──从不同层面看电视直销爱情[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9,24(3):92-94.
6 张斌.隐私倾诉:一种新的媒介文化现象[J] .新闻爱好者,2004(7):10-10. 被引量:1
7 康丽.都市倾诉:贵在因势利导[J] .新闻爱好者,2004(7):13-13.
8 张淑华.倾诉:媒体热卖的“情感鸦片”[J] .新闻爱好者,2004(7):12-12.
9 陈邦武.从名气到人气:社会化媒体时代的传播模式[J] .编辑之友,2016(12):43-46. 被引量:1
10 陈岩,李若菡.人肉搜索:监控视角中的全景敞视效应[J] .新闻研究导刊,2012,3(6):46-48.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