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原理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近年来,关于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发病原理,形成了一系列新的概念。这些概念多数已被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所提供的客观依据证实。目前认为,在有或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条件下,凡能造成心肌氧供需平衡失调的因素,例如冠脉血流量减少及/或心肌细胞代谢需要增加时,皆能产生心肌缺血;如果程度严重,持续时间过久,而且造成缺血的根本原因未被解除,终将造成不可逆性心肌损害和心肌梗塞。病理生理基础,以冠脉粥样硬化和冠脉痉挛最重要。心肌缺血的原因,大多数是心外膜冠脉粥样硬化斑块使管腔狭窄,在血流量减少情况下发生了心肌需氧量增加。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心肌细胞急性坏死的首要因素,是在冠脉粥样硬化性损害基础上发生急性管腔阻塞。
作者 胡琛
出处 《临床医学杂志》 1989年第1期40-42,共3页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