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25-125,共1页
Economist
同被引文献18
-
1贺灿飞,梁进社.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变化:市场化、全球化与城市化[J].管理世界,2004,20(8):8-17. 被引量:149
-
2张占仓.产业集群战略与区域发展[J].中州学刊,2006(1):31-35. 被引量:33
-
3刘晓鹰 戴宾.小城镇发展与土地资源配置[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3,(12)..
-
4顾朝林.集聚与扩散—城市结构新论[M].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
5贾若祥.产业集群概念辨析及对区域发展的作用[N].中国经济时报,2005-11-01.
-
6刘晓鹰,戴宾.小城镇发展与土地资源配置[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3:12.
-
7(美)H.钱纳里(H.Chenery)等著,吴奇等.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
8(美)阿瑟·奥沙利文(ArthurO’Sullivan)著,苏晓燕等主.城市经济学[M]中信出版社,2003.
-
9(美)钱纳里(Chenery,H.),(以)塞尔昆(Syrquin,M.)著,李新华等.发展的型式[M]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
-
10贾若祥.产业集群概念辨析及对区域发展的作用[N]中国经济时报,2005(005).
引证文献6
-
1黄河,刘晓鹰,袁卉.渝东北次增长极及其城乡统筹最优路径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S1):91-93.
-
2刘晓鹰,杨建翠.欠发达地区旅游推进型城镇化对增长极理论的贡献——民族地区候鸟型“飞地”性旅游推进型城镇化模式探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4):114-117. 被引量:36
-
3郭新宝.中部区域城市化现状、问题及道路选择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5(12X):214-215.
-
4刘晓鹰,杨建翠.中国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以藏族地区九寨沟县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3):1-10. 被引量:9
-
5黄河,袁卉,袁瑶南.渝东北次增长极及其城乡统筹最优路径研究[J].国土资源导刊,2009,6(6):64-66.
-
6陈祥敏,宗和静.海南城镇化推进模式及其选择[J].特区经济,2014(4):22-2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45
-
1谢攀,王一宁.中国西部地区城镇化研究的现状、热点及展望——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J].青藏高原论坛,2023,11(1):112-121.
-
2田亮.桂林旅游经济发展与城镇协同发展路径探究[J].美与时代(城市),2019,0(12):97-98.
-
3毛长义,艾南山,胡国林.旅游依托型小城镇与景区联动开发初探——以汉水源头景区与汉源镇为例[J].乡镇经济,2007,23(8):31-35. 被引量:13
-
4范弢,杨世瑜,李捷.团结镇乡村生态旅游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11):1045-1048. 被引量:8
-
5袁旭东,刘科伟.甘肃省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4):51-56. 被引量:10
-
6邓华.浏阳市农村城镇化的几种模式与启示[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5):41-45. 被引量:1
-
7荣光远.产业转型条件下旅游区内乡镇规划方法的探讨[J].城市建设(下旬),2010(5):487-488.
-
8姜涛,殷小波.国内城镇化发展模式、经验及对新疆兵团城镇化建设的启示[J].小城镇建设,2010,28(10):41-45. 被引量:10
-
9熊美勇,龙光标,阳艳珠.黎平县快速通道地区建设“飞地”型城镇途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86-1188.
-
10文彤,单樑.旅游度假区飞地问题的规划解读——以佛山市南国桃园为例[J].旅游论坛,2011,4(1):40-43. 被引量:1
-
1宫玉波.世界城市化发展特点之浅析[J].现代商业,2007(07Z):168-169. 被引量:3
-
2刘晓鹰.试析都市带、城市群体与四川省城市化推进[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3,0(11):8-10. 被引量:1
-
3代合治,陈秀洁.山东半岛都市带的特征与发展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9(1):109-112. 被引量:6
-
4严正.重点发展福厦都市带[J].开放潮,2003(7):5-6.
-
5王缉慈.产业集群:城市发展的名片[J].中国质量与品牌,2004(08M):38-41. 被引量:5
-
6李树源,智佳佳.从专业市场角度看我国中小企业的空间聚集[J].改革,2004(3):93-96. 被引量:4
-
7陈艳平.集群融资:中小企业融资解困的新思维[J].经营与管理,2004(6):10-11. 被引量:2
-
8徐林.论政府在中小企业集群形成中的主导作用[J].市场周刊(财经论坛),2004(4):96-97.
-
9康晶,张荣,张少杰.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集群的运行机制[J].技术经济,2004,23(5):8-10. 被引量:1
-
10梁隽,张静.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带与波士华都市带的比较[J].浙江建筑,2004,21(1):1-3.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