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山西方言崇船禅三母的擦音化现象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文章总结了中古崇船禅三个声母在今山西方言里的演变情况 ,着重讨论了这三个声母擦音化的具体过程和时间层次 ,认为山西方言里这三个声母历史上都曾经历过一个擦音化的过程 ,这个擦音化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它们清化的过程。
作者
王临惠
机构地区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9-52,共4页
Linguistic Research
关键词
山西方言
全浊声母
擦音化
分类号
H17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
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243
同被引文献
49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5
参考文献
19
1
.《宋本广韵》[M].中国书店,1982年版.第233、82页.
2
.《颜氏家训》[M].中华书局,1993年12月.第530页.
3
尉迟治平.
周、隋长安方音初探[J]
.语言研究,1982,2(2):18-33.
被引量:48
4
邵荣芬.
敦煌俗文学中的别字异文和唐五代西北方音[J]
.中国语文,1963(3):193-217.
被引量:104
5
龚煌城.《十二世纪末汉语的西北方音(声母部分)》[A]..《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52本第1分[C].,1981年3月..
6
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方音字汇(第二版)[M].文字改革出版社,1989..
7
董同稣 全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的反切上字[C]..历史语言所集刊第20本[C].,1948..
8
李荣.切韵研究[M].科学出版社,1956..
9
刘育林.陕西省志第76卷·方言志(陕北部分)[M].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
10
沈明.
山西晋语古清平字的演变[J]
.方言,1999,21(4):259-265.
被引量:19
二级参考文献
18
1
乔全生,孙玉卿,吴云霞.
山西汾城方言的紧喉音节[J]
.方言,1999,21(1):45-49.
被引量:6
2
谢留文.
赣语古上声全浊声母字今读阴平调现象[J]
.方言,1998(1):20-22.
被引量:14
3
黄雪贞.
客家方言的词汇和语法特点[J]
.方言,1994(4):268-276.
被引量:21
4
温端政,张光明.
《忻州方言词典》引论[J]
.方言,1994(1):1-12.
被引量:4
5
《大正新修大藏经》,卷八十四,414页.
6
周法高.《玄应反切考》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20本.
7
北京出版社编.《北京民歌选》,132页.
8
田汉编.《白蛇传》,见《中国京剧院演出剧本选集》,169页.
9
四部丛刊本.《分门集注杜工部诗》卷一,58-59页.
10
四部丛刊本.《分门集注杜工部诗》卷二十四,407页.
共引文献
243
1
宋兆祥.
《切韵》前后南北方汉语的蟹摄三四等韵——以闽语为视角进行观察和讨论[J]
.语言学论丛,2019(2):212-245.
被引量:1
2
江藍生.
因聲求字與因義求字——俗語詞“硌硬”本字考[J]
.历史语言学研究,2019(1):1-9.
3
张威娜.
中原官话汾河片方言阳声韵的特殊音值[J]
.语言研究集刊,2019,0(2):342-360.
4
赵晓阳.
河北涉县、武安方言的平声[J]
.中国方言学报,2023(1):150-157.
5
桑宇红,任可娜.
河北涉县木井方言阳平上声合流及相关问题[J]
.中国方言学报,2022(1):126-130.
6
趙庸.
S.388《字樣》反切對《切韻》的研究價值[J]
.唐研究,2022(1):125-137.
7
但鋭.
流遇二攝脣音關係補正[J]
.文献语言学,2019,0(2):188-202.
8
宋洪民,吴建伟.
汉语语音史上的腭化说及《蒙古字韵》中e的性质[J]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2020(1):222-232.
9
卫甜田.
汾河片握攥义“□_(■)ya”本字考[J]
.汉字文化,2024(20):18-20.
10
李建强.
《涅槃經》三個譯本e、ai字母對音透露出的語言文獻問題[J]
.汉语史学报,2021(2):7-23.
同被引文献
49
1
陈蒲清.
益阳方言的边音声母[J]
.方言,1981,3(3):209-214.
被引量:21
2
茹钢.
韩城话的语音特点[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7(3):26-31.
被引量:6
3
张世方.
中原官话知系字读唇齿音声母的形成与分布[J]
.语言科学,2004,3(4):9-18.
被引量:31
4
王洪君.
阳声韵在山西方言中的演变(下)[J]
.语文研究,1992(1):39-50.
被引量:53
5
尉迟治平.
周、隋长安方音初探[J]
.语言研究,1982,2(2):18-33.
被引量:48
6
王福堂.
闽北方言弱化声母和“第九调”之我见[J]
.中国语文,1994(6):430-433.
被引量:14
7
辛世彪.
海南闽语送气音的消失及其相关问题[J]
.语言研究,2005,25(3):102-111.
被引量:8
8
鲍厚星,陈晖.
湘语的分区(稿)[J]
.方言,2005,27(3):261-270.
被引量:162
9
邢向东,郭沈青.
晋陕宁三省区中原官话的内外差异与分区[J]
.方言,2005,27(4):364-371.
被引量:42
10
王临惠,张维佳.
论中原官话汾河片的归属[J]
.方言,2005,27(4):372-378.
被引量:27
引证文献
3
1
夏俐萍.
论全浊声母的弱化音变[J]
.中国语文,2015(5):417-427.
被引量:14
2
曾建生.
清远境内勾漏片粤语精知庄章组非擦音浊母擦音化[J]
.语言研究,2022,42(3):34-38.
3
秋谷裕幸.
重建官话方言音韵史的设想[J]
.语言学论丛,2017(1):115-17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5
1
袁丹.
宣州片吴语全浊声母的音变[J]
.语言研究集刊,2023(2):48-69.
2
夏俐萍.
“浊上变去”与“浊音清化”[J]
.语言研究,2019,39(1):76-83.
被引量:6
3
常蓉.
安徽博望吴语全浊声母的演变及特点[J]
.文教资料,2015(27):29-30.
4
李华维.
泰语语流音变探析[J]
.池州学院学报,2016,30(4):105-110.
5
栗华益.
江西都昌方言溪群母零声母化现象[J]
.中国语文,2017(4):450-458.
被引量:2
6
朱立刚.
连续语流中的语音弱化问题——以北京话“数词+个”为例[J]
.汉语学习,2017(5):62-69.
被引量:3
7
沈红宇.
常德西湖管理区语言状况调查[J]
.武陵学刊,2018,43(3):114-119.
被引量:1
8
王春玲.
四川湘语古全浊声母今读音考察[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38(12):60-65.
被引量:2
9
夏俐萍.
从“喻三归匣”到“匣喻合流”——汉语方言匣母字今读零声母的演变[J]
.方言,2020,42(1):27-36.
被引量:1
10
谢建娘.
闽语闽北片塞音声母的弱化现象[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42(4):38-43.
被引量:2
1
瞿建慧.
湘西土家语、苗语与汉语方言浊声母演变[J]
.民族语文,2012(3):53-58.
被引量:6
2
蒋冰冰.
宣州片吴语古全浊声母的演变[J]
.方言,2000,22(3):243-249.
被引量:10
3
曾建生.
广东四邑方言的塞音声母[J]
.语言研究,2013,33(2):50-53.
被引量:4
4
覃小航.
台语送气塞音和舌面鼻音擦音化规律研究[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9(6):93-96.
被引量:6
5
曾建生.
广东四邑方言古溪、透、滂母擦音化[J]
.语言科学,2014,13(1):96-104.
被引量:5
6
汪高文.
江西乐安牛田方言古透定母的擦音化[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2,32(4):29-32.
被引量:1
7
何瑞.
宋本《玉篇》与《说文解字》新附字比较[J]
.平顶山学院学报,2007,22(6):99-103.
被引量:4
8
周及徐.
上古汉语中的~*Kw-/~*K->~*P-音变及其时间层次[J]
.语言研究,2003,23(3):60-63.
被引量:4
9
陈立中.
古透定纽擦音化现象与百越民族[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1(3):35-39.
被引量:5
10
刘泽民.
客赣粤平诸方言溪母读擦音的历史层次[J]
.南开语言学刊,2010(1):31-36.
被引量:3
语文研究
200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