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药业》
CAS
2004年第7期22-23,共2页
China Pharmaceuticals
同被引文献39
-
1薛仁峰.冻干粉针剂车间净化(洁净)区域工艺路线设计探讨[J].中国科技纵横,2018,0(10):189-190. 被引量:1
-
2贺微,李艳杰.洁净室空气灭菌方法效果的探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4,14(4):496-496. 被引量:2
-
3袁浩宇,季平,文辉,李明芬.中药制剂吸湿稳定性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05,14(2):75-76. 被引量:3
-
4张玉冬,李辉.臭氧灭菌技术在制药企业GMP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业,2005,14(10):19-20. 被引量:5
-
5宋杰贤,沈晓平,葛发欢,赵向勇.中药提取过程中的自动化控制技术[J].中药材,2006,29(9):984-986. 被引量:7
-
6丁静,梁毅.制药企业药品生产过程中污染的控制[J].中国药业,2006,15(17):21-22. 被引量:6
-
7李晓旭.中药水丸剂主要生产设备的清洁验证[J].中国药业,2006,15(15):21-22. 被引量:1
-
8张兆旺.中药药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23,79-82.
-
9段巧玲.微生物学检验技术[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5-19.
-
10医药杂志社(日本).最新药物制剂技术及应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3-14.
引证文献4
-
1王方升.中药颗粒剂常见质量问题探析[J].中国药业,2008,17(12):63-64. 被引量:5
-
2胡立荣,欧阳波,文晓柯.中药制剂生产中的微生物污染途径及控制[J].中国药事,2015,29(6):613-617. 被引量:13
-
3陈苏婉.过氧化氢灭菌工艺及效果验证[J].中国消毒学杂志,2022,39(5):397-400. 被引量:5
-
4刘佳峰.制药企业原料药车间洁净区管理[J].生物技术世界,2014,11(6):68-6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24
-
1陈炬.中药颗粒剂未来发展方向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5):82-82. 被引量:8
-
2殷允峰,钱金勇,迟洪新,李玉祥,邸明,孟庆伟,殷齐伟.浅析中药饮片与中药配方颗粒的利与弊[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8):135-135. 被引量:1
-
3张裕民,张纯溪.不同厂家生产的消炎片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分析[J].中国药事,2016,30(5):477-481. 被引量:1
-
4柳彩虹.对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因素与方法的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9):24-26. 被引量:1
-
5宋开蓉,刘雄,高建德,朱晓玉,吴蓉,师婷婷,乔婧.中药颗粒剂研究现状及展望[J].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4(3):79-82. 被引量:22
-
6翁燕,张天南.中药颗粒剂包装常见问题探析[J].中南药学,2017,15(7):1016-1018.
-
7温玉明,王夏潮.医院口服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J].中国药业,2018,27(14):90-93. 被引量:10
-
8吴宏扬.探讨中成药微生物污染的影响因素及监测[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30):151-152. 被引量:3
-
9于晓达.生物制药生产车间洁净室压差自控系统的构建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10):81-81. 被引量:2
-
10曹寒梅,杨晓莉,蔡虎,常春,傅强.3种中药口服液体制剂抑菌效力测定与评价[J].中国药业,2019,28(14):37-39. 被引量:5
-
12009年我国将制订并颁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J].机电信息,2009(5):3-3.
-
2黄忠生.抓尘毒综合治理,搞好工业卫生工作[J].化工劳动保护(工业卫生与职业病分册),1995,16(1):46-47.
-
3阮慎,姚鲲,谭如学,梁高键,林彬.拟除虫菊酯在卫生杀虫气雾剂中稳定性的探讨[J].气雾剂通讯,2004(5):8-11. 被引量:1
-
4新基药目录中药类大增[J].流程工业,2013(1):60-60.
-
5毕勤荪,施纪龙.生化药品生产与GMP要求(一)[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995,16(2):90-94. 被引量:1
-
6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2010年卫生系统中心工作[J].中国信息界(e医疗),2010(1):15-16.
-
7蒋秋慈.制药工业企业洁净室的清洁与消毒[J].中国药业,2003,12(2):41-42. 被引量:2
-
8足尖在跳舞[J].化学与生活,2004(12):16-17.
-
9不锈钢油罐人孔[J].不锈(市场与信息),2005(19):10-10.
-
10程磊.“冬储的弦”仍无人来触[J].中国农资,2011(43):13-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