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植物次生代谢物的应用和开发
被引量:
17
Application and exploiture of plant secondary metabolite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植物次生代谢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植物次生代谢物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药用、食用等资源。近年来,植物次生代谢物成为研究热点,就其应用价值和开发途径作了简要概述。
作者
高丽君
崔建华
刘风云
尹迎春
机构地区
泰山医学院
出处
《生物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5-17,共3页
Bulletin of Biology
关键词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
发根培养
遗传多样性
药用价值
食用价值
分类号
Q946.8 [生物学—植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6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51
同被引文献
354
引证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217
参考文献
8
1
戴均贵,朱蔚华.
发根培养技术在植物次生代谢物生产中的应用[J]
.植物生理学通讯,1999,35(1):69-76.
被引量:44
2
陈晓亚,刘培.
植物次生代谢的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J]
.生命科学,1996,8(2):8-11.
被引量:52
3
李森,吴新,董效成,郑旭,楼之岑.
茄病菌诱导子对肉苁蓉愈伤组织氨基酸含量的影响[J]
.西北药学杂志,1998,13(6):247-248.
被引量:11
4
杜近义,胡国赋,秦际威.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态学意义[J]
.生物学杂志,1999,16(5):9-10.
被引量:43
5
Ramachandra Rao S., Ravishankar G.A..Plant cell cultures:chemical factories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Biotechnology Advances, 2002,20:101-153.
6
Omulokoli E., Khan B. et al.Antiplasmodial activity of four Kenyan medicinal plants.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1997,56:133- 137.
7
汤德良.
植物抗虫的次生代谢物质[J]
.世界农业,1999(3):32-33.
被引量:11
8
赵念玺,马绍宾,黄衡宇.
利用植物遗传多样性开发药用植物资源[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3(S1):60-64.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26
1
张荫麟,宋经元,吕桂兰,刘惠灵.
丹参毛状根培养的建立和丹参酮的产生[J]
.中国中药杂志,1995,20(5):269-271.
被引量:62
2
黄炼栋,胡之璧,章国瑛,吴耀平.
青嵩等六种药用植物发状根的研究[J]
.上海中医药杂志,1995,29(8):41-42.
被引量:6
3
蔡国琴,李国珍,叶和春,李国凤.
Ri质粒转化的青蒿发根培养及青蒿素的生物合成[J]
.生物工程学报,1995,11(4):315-320.
被引量:77
4
陈晓亚,刘培,孟玉玲,李军,梁婉琪,王小红.
植物的次生代谢[J]
.科学,1996,48(5):37-39.
被引量:8
5
徐子勤,贾敬芬,胡之德.
发根农杆菌A_4菌株转化苜蓿悬浮培养物[J]
.生物工程学报,1997,13(1):53-57.
被引量:8
6
张玉麟 王镇圭(译).生态生物化学导论[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8,7..
7
张荫麟,宋经元,祁建军,吕桂兰.
农杆菌转化后丹参植株再生[J]
.中国中药杂志,1997,22(5):274-275.
被引量:34
8
谷正男,中药材,1996年,19卷,2期,62页
9
Yu S H,Biotechnol Bioeng,1994年,44卷,8期,880页
10
Hu Z B,Phytochemistry,1993年,32卷,3期,699页
共引文献
151
1
唐晓伟,柴敏,何洪巨,侯晓亮.
野生番茄抗虫品种抗虫组分的GC-MS分析[J]
.分析测试学报,2004,23(z1):235-236.
被引量:5
2
曹瑞山,王东晓,刘屏.
展望生物新技术在未来药学领域中的应用[J]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1(4):36-40.
3
谢静霞,潘伯荣.
“沙漠人参”肉苁蓉研究概况[J]
.中国医学生物技术应用,2003(3):15-20.
被引量:3
4
李顺祥,张志光.
紫杉醇生物合成酶的研究进展[J]
.生命科学研究,2002,6(S2):12-15.
被引量:4
5
袁秀云,谢慧玲.
植物免疫及其机制[J]
.生物学教学,2004,29(9):9-11.
被引量:4
6
高扬,梁宗锁.
水分对根类中药材根系生长及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4,18(3):10-15.
被引量:23
7
董翠月,梁颖.
植物显色物质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04,20(5):68-71.
被引量:2
8
杨蓓芬.
云锦杜鹃次生代谢产物质量分数的测定[J]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4,21(4):371-375.
被引量:5
9
杨睿,付春祥,金治平,赵德修.
不同理化因子对雪莲毛状根生长和总黄酮生物合成的影响[J]
.生物工程学报,2005,21(2):233-238.
被引量:32
10
成喜雨,郭斌,倪文,刘春朝.
肉苁蓉研究进展[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5,17(2):235-241.
被引量:40
同被引文献
354
1
刘颖,刘穗君,李少华,沈小燕,李新会,谢滨,胡佳成,蔡晋辉.
烘干法水分测定仪测量物料含水率的预测及修正[J]
.包装工程,2023,44(S02):82-86.
被引量:2
2
王玉庆,贺润喜.
固沙植物甘草与土地荒漠化探析[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12(3):194-195.
被引量:36
3
张梦军,覃仁辉,聂金媛,李志良.
从银杏叶中提取银杏黄酮甙的工艺比较及实验优化[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26(14):1272-1274.
被引量:9
4
相延英,杨光.
常用中药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测定[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4,24(5):316-318.
被引量:55
5
付美云,周立祥.
植物多酚在环境保护与农业生产中的应用[J]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9):1673-1677.
被引量:17
6
李琰,王冬梅,姜在民,唐锐.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对杜仲愈伤组织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2004,24(10):1912-1916.
被引量:36
7
董娟娥,梁宗锁.
植物次生代谢物积累量影响因素分析[J]
.西北植物学报,2004,24(10):1979-1983.
被引量:48
8
甄文超,代丽,胡同乐,曹克强,孔俊英.
连作对草莓生长发育和根部病害发生的影响[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27(5):68-71.
被引量:62
9
肖春桥,高洪,池汝安.
诱导子促进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生产的研究进展[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4,16(5):473-476.
被引量:40
10
李琰,董娟娥,姜在民,唐锐.
杜仲愈伤组织中次生代谢产物积累动态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2004,24(11):2033-2037.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
17
1
韩建萍,张文生,孟繁蕴,李喜悦,王永炎.
内蒙古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及环境保护策略[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6,27(2):18-21.
被引量:13
2
刘谦,张永清.
利用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生产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J]
.齐鲁药事,2006,25(6):350-353.
被引量:11
3
谷贵章,殷晓敏.
金丝桃细胞悬浮培养条件的优化[J]
.食品与药品,2006,8(11A):31-34.
被引量:3
4
金鑫,吕长利,孙守慧,原忠林,王中钰,刘筱.
林木次生代谢产物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J]
.中国森林病虫,2008,27(1):31-34.
被引量:9
5
李银,王凤林,李书慧,吴立军.
黄瑞香愈伤组织培养及其二次代谢产物的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3):199-201.
被引量:11
6
李果梅,史奕,陈欣.
二氧化碳和臭氧浓度升高对春小麦生长及次生代谢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08,19(6):1283-1288.
被引量:11
7
康建宏,吴宏亮,杨涓,杨剑涛.
不同施氮水平下枸杞主要次生代谢产物与多糖的关系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6):16008-16010.
被引量:27
8
王强,刘岩,白中文,张松玲.
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J]
.农业与技术,2008,28(6):66-69.
被引量:10
9
孙立影,于志晶,李海云,李俊波,刘洪章,林秀峰,马瑞.
植物次生代谢物研究进展[J]
.吉林农业科学,2009,34(4):4-10.
被引量:47
10
王杰,马红亮,高人,黄斌滔,陈炳辉,孙杰.
添加酚类物质对森林土壤无机氮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184-5187.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217
1
钟亚霖,向青松,田茂成,谢春凤.
CO_2浓度升高对烟草赤星病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6):20655-20657.
被引量:1
2
胡云,何丽君,燕玲,郭淑晶,刘宏哲.
珍稀濒危植物内蒙野丁香的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1):25-30.
被引量:6
3
李银,王凤林,李书慧,吴立军.
黄瑞香愈伤组织培养及其二次代谢产物的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3):199-201.
被引量:11
4
李学栋,龚真才,马勇,何平,杨军.
不同培养条件对益母草悬浮培养细胞生长的影响[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9(2):136-140.
被引量:8
5
孙守慧,李威,吕长利,高国平,祁金玉,许哲.
杨树韧皮部次生代谢产物的提取与分析[J]
.植物研究,2009,29(1):120-123.
6
门中华,李生秀.
硝态氮浓度对冬小麦幼苗根系活力及根际pH值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92-93.
被引量:10
7
张国友,何兴元,唐玲,颜坤,陈玮,徐胜,李响.
高浓度臭氧对蒙古栎叶片酚类物质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09,20(3):725-728.
被引量:15
8
邓建才,翟水晶,陈桥.
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太湖沉水植物马来眼子菜生长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09,20(6):1299-1304.
被引量:7
9
刘立新,梁鸣早.
植物次生代谢作用及其产物概述[J]
.中国土壤与肥料,2009(5):82-86.
被引量:20
10
王彦平,魏固宁,杨博兴,倪凤萍,倪万梅,张桂红,王永成.
枸杞氮肥施用量试验初报[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37(5):46-47.
被引量:2
1
刘伟华.
Ri质粒诱导的植物发根培养系及其应用[J]
.生命科学,1997,9(2):90-92.
被引量:6
2
张艳馥,刘伟华,姜静,徐香玲,李集临.
Ri质粒诱导的植物发根培养系及其应用[J]
.生物技术,1997,7(3):4-6.
被引量:16
3
何钢,周再魁,袁靖,刘贤桂.
用农杆菌Ri诱导金银花发根培养的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8,28(5):77-80.
4
戴均贵,朱蔚华.
发根培养技术在植物次生代谢物生产中的应用[J]
.植物生理学通讯,1999,35(1):69-76.
被引量:44
5
叶横直.
山苍子系列产品开发途径[J]
.适用技术市场,1991(2):7-9.
6
刘本叶,叶和春.
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紫杉醇的研究进展[J]
.生物学通报,1999,34(7):5-7.
被引量:11
7
肖翔 ,阮龙 ,王钰 ,潘燕 ,余增亮 ,吴跃进 ,许安 .
胡萝卜发根培养甘薯茎线虫体系研究[J]
.高技术通讯,2005,15(9):67-70.
被引量:6
8
王俊芳,张莉.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应用和开发前景[J]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2):16-18.
被引量:3
9
张广辉,梁月荣,陆建良.
发根农杆菌介导的茶树发根高频诱导与遗传转化[J]
.茶叶科学,2006,26(1):1-10.
被引量:29
10
张荫麟.
发根农杆菌的Ri-质粒转化和赛莨菪的发根培养[J]
.Acta Botanica Sinica,1988,30(4):368-372.
被引量:17
生物学通报
2004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