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创新与理论认同
Academic Innovation and Theoretical Identification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15,共4页
Theoretical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Art
参考文献2
-
1新青年,1918,.
-
2《近世文明初祖二大家之学说》,《饮冰室合集》第二册,中华书局1989年.
-
1褚媛.从《花间集序》看花间词之于六朝诗的理论认同[J].新余学院学报,1998,14(2):7-10. 被引量:1
-
2蔡江珍.论英国ESSAY与中国散文现代性理论的关系[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102-107. 被引量:2
-
3朱维.王国维文学批评的审美救赎意蕴[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2):147-150.
-
4吴微.“小说笔法”: 林纾古文与“林译小说”的共振与转换[J].明清小说研究,2002(3):111-118. 被引量:5
-
5戴静.论《大师和玛格丽特》的空间结构及其意义[J].俄罗斯文艺,2002(6):90-93. 被引量:4
-
6张岳健.当前文艺批评:问题与解决[J].作品与争鸣,2008,0(12):74-75.
-
7梅兰.后现代主义·语境·学术规范[J].外国文学研究,2000,22(3):10-11.
-
8欧阳亚丽.现代文学观念的裂变——论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分野[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1):12-16.
-
9刘海.作为“事件化”的“审美意识形态论”[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2(2):162-167. 被引量:1
-
10李珺平.文艺学学科建设与教材建设的思考[J].文学评论,2002(1):150-153. 被引量: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