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乐之框格在曲,而色泽在唱”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国的民族声乐是以吟唱为基础的音乐体系,即传统所说的"乐之框格在曲,而色泽在唱".[1]也就是说,乐谱只写出曲调的框架,演唱者在演唱时,要对骨干音调进行润色,称之为"润腔".[2]所以在中国民族声乐理论中,我们经常听到"字正腔圆"、"依字润腔"、"以字行腔"这些术语.
作者
兰晓薇
机构地区
华中师范大学
出处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93-96,共4页
Journal of Yunnan Arts University
关键词
中国
民族声乐
歌唱
装饰性润腔技法
节奏
分类号
J616 [艺术—音乐]
J607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4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54
1
张文英.
曲外加腔话“润腔”[J]
.剧作家,2005(4):109-110.
被引量:6
2
蒲亨建.
音腔之疑[J]
.中国音乐,1998(3):30-31.
被引量:8
3
伍国栋.
在传承过程中新生——工尺谱存在意义和作用的思考[J]
.中国音乐,1997(1):62-65.
被引量:12
4
赵红柔.
润腔与润色——中华民族声乐的审美情趣[J]
.中国音乐,1995(3):36-37.
被引量:5
5
沈洽.
音腔论[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2(4):13-21.
被引量:154
6
席强.
民族曲调中的“润腔”结构[J]
.中国音乐,1992(1):38-39.
被引量:12
7
席强.
润腔与记谱的关系[J]
.中国音乐,1992(2):15-16.
被引量:9
8
席强.
调式与润腔[J]
.中国音乐,1992(4):50-52.
被引量:3
9
席强.
“润腔”初探[J]
.中国音乐,1991(4):56-57.
被引量:10
10
林海飙.
《唐宋遗音》音乐会座谈纪要[J]
.中国音乐,1990(4):53-56.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6
1
兰晓薇.
1984~2005年民族音乐中的润腔研究[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57-159.
被引量:5
2
李德敬.
古琴记谱法的重大改革——评古琴五线记谱法[J]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9,7(1):66-72.
被引量:1
3
李德敬.
古琴五线记谱法及其意义[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9(2):58-62.
被引量:3
4
唐博.
论民族声乐教学中的“润腔”[J]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16(1):120-121.
被引量:2
5
郭克俭.
“润腔”释义[J]
.中国音乐学,2021(2):70-78.
被引量:12
6
张鑫雨.
古诗词艺术歌曲《渔翁·道情》的音乐特征与演唱分析[J]
.民族音乐,2024(1):59-63.
二级引证文献
23
1
王爱国,翟毅.
师法古曲得真趣 别出新意柳成荫——古琴艺术元素在中国钢琴曲创作中的显现方式简析[J]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0,8(3):32-40.
被引量:3
2
沈德鹏.
浅谈中国声乐作品中的“腔”[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29(2):173-175.
3
赵文怡.
程式借用与润腔活态的解读——四首筝曲中戏曲音乐元素的运作方式[J]
.歌海,2011(6):37-44.
被引量:1
4
杨丹萍.
浅谈汉族民歌演唱的润腔和用声特色[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6):209-209.
5
陈雷激.
陈其钢古琴协奏曲《静音》作品分析[J]
.人民音乐,2014(12):8-11.
6
许静哲.
浅析民族声乐的润腔美[J]
.北方音乐,2016,36(9):14-14.
7
董妍.
2009年古琴研究综述[J]
.音乐大观,2011,0(11):116-117.
8
牛雯静.
民族声乐演唱中旋律性润腔的分析研究[J]
.黄河之声,2019(2):33-33.
被引量:2
9
李学娟.
乐谱的历史嬗变及在中西方音乐史上的美学特征与地位比较研究(下)[J]
.北方音乐,2019,39(22):1-3.
被引量:1
10
曹蕤.
浅谈民歌润腔——以古诗词艺术歌曲《声声慢》为例[J]
.北方音乐,2019,39(23):30-31.
1
薛良.
论“框格在曲,色泽在唱”[J]
.中国音乐,1992(3):5-9.
被引量:8
2
肖鉴铮.
戏曲打击乐的继承与发展[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89,8(2):34-35.
被引量:3
3
阿依沃.蒙太古,恒节.
变形银幕[J]
.电影艺术,1960(3):82-84.
被引量:2
4
孟良玉.
浅谈越剧音乐的衍变阶段[J]
.剧影月报,2005(6):48-48.
5
张晓霞.
从“棋子方褥”看北朝织物框格纹的西来之源[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3(3):73-77.
被引量:8
6
王群.
我所知道的周秀岐先生[J]
.民族艺术研究,1989,2(1):58-58.
7
黄若飞.
中国商业漫画的发展方向与创作技巧[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13):79-80.
8
黄若飞.
浅谈漫画的定位与创作技巧[J]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2(6):39-40.
9
毛云岗.
回归本土 重塑理念--民族器乐研究二题[J]
.中国音乐学,2009(3):69-72.
被引量:1
10
陆栋梁.
灌阳县丧葬仪式“大歌”的模式性结构特征[J]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31(1):14-17.
被引量:1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03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