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是之归”与“求是”——新安理学思想理论特色及其治学特点初探
被引量:3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Characters of Neo-Confucianism in Xin'an
出处
《中国哲学史》
CSSCI
2003年第1期112-115,共4页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同被引文献6
-
1李霞.论新安理学的形成、演变及其阶段性特征[J].中国哲学史,2003(1):95-102. 被引量:7
-
2张岱年主编.《戴震全书》第7卷,黄山书社,1994,第157页;第18页;第333页;第303-304页;第400页;第409页;第163页;第158页.
-
3张岱年主编.《戴震全书》第6卷,黄山书社,1994,第147页;第154页;第154页;第155页;第155页;第160页;第161页;第217-218页;第211页;第211页;第215页;第216页;第216页;第216页;第217页;第217页.
-
4杨国平.《新安理学与徽州民俗》,载《新安理学与宋元明清哲学》,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第113页.
-
5陶清.近年来牟宗三哲学思想研究动态述评[J].哲学动态,2009(5):46-52. 被引量:1
-
6刘成群.元代新安理学从“羽翼朱子”到“求真是”的转向[J].江汉论坛,2012(1):73-78.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11
-
1陶清.牟宗三的哲学史观与中国哲学史[J].哲学动态,2011(8):61-68. 被引量:2
-
2余亚斐.戴震“理欲之辨”与理解的历史性批判[J].北方论丛,2012(1):73-76.
-
3陶清.儒学的历史与未来——我的儒学观[J].学术界,2013(3):99-110. 被引量:4
-
4阚红艳,孙超.“意见”视角下的戴震哲学[J].学术界,2016(9):177-183.
-
5魏冰娥.戴震“仁”学考论[J].伦理学研究,2019(5):61-67. 被引量:1
-
6许家星.略论朱子学中的穷理精密派——以“北溪之陈、双峰之饶”为中心[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53(5):29-35. 被引量:8
-
7陶清.重评戴震--关于戴震思想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的省思[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1(6):57-71. 被引量:2
-
8许家星.“信朱子不如信饶氏”--陈栎、倪士毅四书学对饶鲁的接受及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6(6):1-7. 被引量:2
-
9许家星.道之辩——以船山对双峰《学》《庸》解的评议为中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5(1):61-70.
-
10许家星.字义解析与经典诠释视域下朱子学的比较、分析与辨正——以陆陇其对饶双峰的接受与批评为中心[J].浙江社会科学,2023(5):120-128.
-
1陈来.张岱年及其七十年的哲学因缘[J].河北学刊,2003,23(3):63-68. 被引量:2
-
2邓名瑛.论宋代理学发展的三个环节——兼评哲学史界关于宋代理学学派的一种划分[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33(1):19-22. 被引量:2
-
3李馨.当代青年个性发展特点初探[J].青年学研究,2004(2):13-14. 被引量:1
-
4易卉.略论熊赐履的理学思想[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9(4):29-30. 被引量:1
-
5张三元.“天人合一”新论[J].华夏文化,2004(4):28-30. 被引量:3
-
6廖海花.孙中山伦理思想特点初探[J].三明学院学报,2002,20(1):56-60.
-
7谢保成.尹达先生的治学道路与治学特点[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7(1):91-96.
-
8杨柳桥.“为政以德”—孔子的政治伦理学说[J].道德与文明,1983(4):33-34. 被引量:2
-
9朱汉民,王琦.当代学者所界定的“宋学”[J].中国书法,2016(19):191-191.
-
10李修建.大文化的视野,整体性的观照——评张法的《中国美学史》[J].文艺争鸣,2011(9):84-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