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原点——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方法论选择
被引量:3
出处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16-18,共3页
JOURNAL OF BASIC CHINESE MEDICINE
同被引文献30
-
1黎敬波,马力.从中医经典探求基础理论研究的方向[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4,6(6):5-9. 被引量:3
-
2潘桂娟,金香兰.赵学敏顶串截三法治痰述要[J].浙江中医杂志,1995,30(9):413-414. 被引量:2
-
3张新仲.中西医学方法论之比较[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2(5):418-420. 被引量:10
-
4张方,黄泰康.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方法论的思考[J].中医药学刊,2005,23(12):2245-2247. 被引量:5
-
5孟庆云.《内经》中肝胆藏象的理论构建及发展[J].中医文献杂志,2006,24(2):53-53. 被引量:1
-
6汤希孟.试论实验研究中医基础理论的必要性[J].江西中医药,1996,27(5):52-53. 被引量:3
-
7李澎涛,苏钢强,王永炎.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思考[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8):509-513. 被引量:8
-
8孟庆云.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要有所突破[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13(14):251-252.
-
9潘桂娟.关于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若干思考[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4(10):3-5.
-
10沈自尹.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学的探讨[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0(2):2-4.
二级引证文献9
-
1周学平,叶放,周仲瑛.中医理论传承与创新研究的思路和方法[J].中医杂志,2009,50(2):101-103. 被引量:34
-
2葛永祥,王丽辉,马健.中西医结合临床运用浅析[J].陕西中医,2010,31(12):1689-1691.
-
3常瑞华,季新燕,冯文全,梁红娟,刘亚明.褪黑素与中医天人相应理论的作用靶点评述[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12(3):70-72. 被引量:5
-
4师双斌,郑洪新.用系统论原理分析中医“肾藏精”理论[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3):428-430. 被引量:9
-
5刘金凤,徐利亚,陈靖,童建霞.刘如秀教授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经验总结[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9(3):229-231. 被引量:5
-
6张波,郭燕冰,许继宗,王普艳,李洁,司英奎.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褪黑素、一氧化氮水平的季节测定及临床意义[J].中国医刊,2015,50(4):80-83. 被引量:5
-
7董慧琳,聂红明,梅昭荷,赵彬彬,姜煜资,陈建杰,王灵台.补肾法临床应用概况[J].河南中医,2019,39(10):1471-1474. 被引量:3
-
8韩利霞,李锦江,张晋岳,陈改花,张潇岩.基于“肾藏精”理论试述肾与脑的关系[J].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21(1):11-13. 被引量:14
-
9李璐,马捷,孙恒宇,王珏.面向中医诊疗知识库的医案元数据模型构建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21,65(2):4-16. 被引量:4
-
1廖福义.界定辨证论治概念的方法论问题[J].医学与哲学,1991,12(3):24-26.
-
2邱鸿钟.中医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方法论问题[J].医学与哲学,1991,12(4):29-31. 被引量:1
-
3杨红星,王耀光.“三焦为元气之别使”发微[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22(7):883-883. 被引量:15
-
4牟书才.浅谈中药材的性状鉴别[J].黑龙江医药,2006,19(2):136-136. 被引量:4
-
5蔡溱,石力夫.试论中药调剂在医院药学中的重要性[J].药学实践杂志,1996,14(5):310-313.
-
6陈宏宇.特色——中医药发展的必由之路——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田景福[J].医药世界,2004(7):56-57.
-
7王俊文.应用科学方法研究替代医学[J].中医药国际参考,2008(10):17-19.
-
8李心平,刘帅.清热解毒的中药——穿心莲[J].中老年保健,2012(6):25-25.
-
9伍若毅.善调适者长寿[J].长寿,2013(7):13-13.
-
10符利锋,Yihyun Kwon,杜俊芳,何佳,赵建国.Hcy与脑梗死的临床商榷[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4):436-437.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