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9-21,共3页
Editorial Friend
共引文献26
-
1姚德权.新闻出版业的分类与分类发展[J].编辑之友,2004(4):7-11. 被引量:6
-
2姚德权.属性的重新界定:新闻出版业分类发展的理论基础[J].科技与出版,2004(5):16-21. 被引量:8
-
3姚德权.我国新闻出版市场准入规制内涵与动因分析[J].出版发行研究,2004(11):15-18. 被引量:5
-
4姚德权.以管办分离、事企分体为突破口,推进新闻出版业分类发展[J].科技与出版,2004(6):7-9. 被引量:3
-
5刘蔚绥.出版产业的概念及特征辨析[J].出版发行研究,2005(6):14-16. 被引量:4
-
6葛洪.中国需要真正的研究型大学出版社[J].编辑之友,2005(4):36-40.
-
7马宇红.Elsevier编辑系统对中国科技期刊的启示[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1(5):79-81. 被引量:4
-
8尹章池.我国出版业改革的主要成就——技术、制度和产业[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22(2):88-90. 被引量:1
-
9尹章池.我国新闻出版业的产权制度改革模式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4):511-514. 被引量:1
-
10尹章池,曾建华.出版体制改革研究论纲:问题、思路与内容[J].出版科学,2007,15(1):52-5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15
-
1黄凯卿,王武林.我国出版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综述[J].出版科学,2006,14(6):57-61. 被引量:1
-
2姜明.图书出版业体制创新探析[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144-148. 被引量:2
-
3贺剑锋.想说发展不容易——出版业跨越式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J].出版广角,2003(12):29-32. 被引量:5
-
4朱李莉,卢冰原,彭扬.基于知识型客户关系管理的网络出版智能化服务营销模式[J].中国出版,2005(3):53-55. 被引量:2
-
5刘立.正确理解出版发行客户关系管理[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1):60-64. 被引量:1
-
6秋风.民营出版业期待真正的市场化[J].中国报道,2006(6):33-34. 被引量:2
-
7魏玉山,贾靓琨,拜庆平.发达国家“小康”阶段出版业基本指标研究[J].出版发行研究,2006(3):5-10. 被引量:1
-
8李晓静,王一博.经济增加值:基于价值的业绩评价新方法[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04X):51-52. 被引量:1
-
9谢振伟.对建设农村发行网点的三点建议[J].出版参考,2007(07S):13-13. 被引量:1
-
1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07-05-12.).http://www.china.com.cn/chinese/2002/Nov/233867.htm.
-
1明安香.新闻大战还是媒介大战?——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新闻媒介资源配置[J].新闻界,1993(6):4-6. 被引量:3
-
2张双全.实现最佳配置 追求最大效益——从战略层面看电视节目编排[J].当代电视,2006(6):86-87.
-
3陈戈.质量管理是提高档案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J].机电兵船档案,2012(3):34-36. 被引量:1
-
4郭永芳.找准地方党报创新的着力点[J].中国地市报人,2007(9):41-42.
-
5吴庆才,刘兴元.关注民生 构建和谐社会[J].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2011(5):57-64.
-
6邹亮亮.关于提升电视台综艺节目竞争力的策略研究[J].知识经济,2014(14):53-53. 被引量:1
-
7高玥.浅析有效提高播音主持水平的措施[J].新闻研究导刊,2015,6(8):126-127. 被引量:1
-
8林闻知.新时期电视新闻在舆论监督中的作用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5,6(8):237-237. 被引量:2
-
9张文贵,耿玉静.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加强技术创新[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8(2):51-52. 被引量:1
-
10樊松林,古丽萍.经济情报的组织生产[J].情报探索,1994(1):14-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