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4-99,共16页
Studies o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参考文献32
-
1.《佛祖统纪》卷39《法连通塞志第十七》[A].日本大正一切经编辑委员会编.《大正藏》第49册,大正一切经刊行会大正十一年至昭和七年(1922-1933)刊行[C].台北佛光教育基金会影印,1990年版.页368.
-
2施蛰存 陈子善 徐如麒编.《禅学》[A].陈子善,徐如麒编.《施蛰存七十年文选》[C].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
3唐窥基.《成唯识论述记》卷1[A].日本大正一切经编辑委员会编.《大正藏》第43册.大正一切经刊行会大正十一年至昭和七年(1922-1933)刊行[C].台北佛光教育基金会影印,1990年版.页235.
-
4唐输波迦罗译.《苏婆呼童子请问经》卷上.《律分品》第一[A].日本大正一切经编辑委员会编.《大正藏》第18册,大正一切经刊行会大正十一年至昭和七年(1922-1933)刊行[C].台北佛光教育基金会影印,1990年版.页722.
-
5宋慧严等.依《泥洹经》加之.《大般涅架经》卷23《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二十二之五》[A].日本大正一切经编辑委员会编.《大正藏》第12册.大正一切经刊行会大正十一年至昭和七年(1922-1933)刊行[C].台北佛光教育基金会影印,1990年版.页760.
-
6隋那连提耶舍译.《大方等大集经》卷33(日密分中分别品第四之二》[A].日本大正一切经编辑委员会编.《大正藏》第13册.大正一切经刊行会大正十一年至昭和七年(1922-1933)刊行[C].台北佛光教育基金会影印,1990年版.页225.
-
7北凉县无谶译.《大般涅架经》卷26《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六》[A].日本大正一切经编辑委员会编.《大正藏》第12册.大正一切经刊行会大正十一年至昭和七年(1922-1933)刊行[C].台北佛光教育基金会影印,1990年版.页520.
-
8西晋竺法护译.《所欲致患经》[A].日本大正一切经编辑委员会编.《大正藏》第17册.大正一切经刊行会大正十一年至昭和七年(1922-1933)刊行[C].台北佛光教育基金会影印,1990年版.页540.
-
9隋那连提耶舍译.《大方等大集经》卷38《日藏分定品第四》[A].日本大正一切经编辑委员会编.《大正藏》第13册.大正一切经刊行会大正十一年至昭和七年(1922-1933)刊行[C].台北佛光教育基金会影印,1990年版.页255.
-
10.《红楼梦》第20回脂批[M].,..
共引文献38
-
1冯焕珍.六世纪华严学传承考辨[J].世界宗教研究,2001(2):40-50.
-
2曹虹.慧远及其庐山教团文学论[J].文学遗产,2001(6):15-26. 被引量:12
-
3刘长东.宋代僧尼隶属机构的变迁及其意义[J].宗教学研究,2002(2):24-32. 被引量:4
-
4白欲晓.牟宗三禅教判释与禅教一致论探析[J].宗教学研究,2005(1):42-49.
-
5陈志平.“箭锋”之喻与黄庭坚的诗学[J].广东社会科学,2006(2):148-153. 被引量:2
-
6张富春.论瘟神赵公明是怎样成为财神的[J].宗教学研究,2006(1):126-130. 被引量:3
-
7侯冲,杨净麟.《达摩宝传》与清末民初民间宗教派别——以其对“祖师西来意”的理解为中心[J].宗教学研究,2007(1):180-186. 被引量:1
-
8段玉明.《指空和尚禅要录》研究[J].宗教学研究,2007(2):61-67.
-
9张妙.峨眉山蒲公传说及其相关问题[J].宗教学研究,2007(2):166-170. 被引量:1
-
10郑勇.《冥祥记》补辑[J].文献,2007(3):171-174.
同被引文献106
-
1赵建龙.大地湾遗址仰韶晚期地画的发现[J].文物,1986(2):13-15. 被引量:31
-
2樵童.《红楼梦研究论集》[J].红楼梦学刊,1984(2):102-102. 被引量:1
-
3郭沫若.三门峡出土铜器二、三事[J].文物,1959(1):13-15. 被引量:28
-
4《红楼梦》中一僧一道的智慧与悖论[J].北方论丛,1996(1):56-60. 被引量:5
-
5陈洪.论癞僧跛道的文化意蕴[J].红楼梦学刊,1993(4):113-121. 被引量:6
-
6王煜.胡宏、张栻与魏了翁对佛教的批判[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6(1):65-70. 被引量:3
-
7曹金钟.论甄、贾宝玉[J].求是学刊,1991,18(3):62-65. 被引量:3
-
8胡开敏.《红楼梦》电视连续剧评论综述[J].红楼梦学刊,1987(4):221-231. 被引量:9
-
9周蕙.“人生是花”——试论《红楼梦》中的花[J].红楼梦学刊,1986(1):37-55. 被引量:5
-
10李仰松.秦安大地湾遗址仰韶晚期地画研究[J].考古,1986(11):1000-1004. 被引量:24
引证文献15
-
1田惠珠.《红楼梦》中的风筝意象[J].红楼梦学刊,2005(4):305-317. 被引量:9
-
2于硕.浅议“粉骷髅”[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10(3):75-78. 被引量:3
-
3金芝鲜.论《红楼梦》中的镜子意象及其象征内涵[J].红楼梦学刊,2008(6):293-310. 被引量:5
-
4曹芝兵.《红楼梦》与张爱玲小说肖像描写语言比较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10(6):48-51.
-
5赵红娟.补天石·镜子·颜色——试论《西游补》与《红楼梦》的象征意象[J].浙江学刊,2013(3):91-98. 被引量:10
-
6杨姗姗.《红楼梦》中镜子意象与文学功能研究综述[J].红楼梦学刊,2014(2):276-293. 被引量:4
-
7徐峰.古代宗教与艺术语境中的“骨骼式人像”[J].民族艺术,2015(5):82-87. 被引量:1
-
8方莉玫.论贾瑞和“风月宝鉴”对《红楼梦》中人物的象征意义[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37(4):52-58.
-
9曹圆圆,余轩宇.《红楼梦》与张爱玲笔下的镜子意象比较分析[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9,34(4):128-131.
-
10丁霏.镜与影:居廉《美人临镜图》研究[J].中华书画家,2020(5):100-105.
二级引证文献29
-
1高洁.补天石意象与《红楼梦》小说主旨[J].汉字文化,2023(24):151-153.
-
2王建荣.《追风筝的人》风筝意象解读[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2):91-93. 被引量:39
-
3陈皛.《红楼梦》中的风筝意象与探春命运[J].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1(3):41-43.
-
4吴炎兵,姜泉花.《红楼梦》中体育活动的文化学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26(4):85-87. 被引量:2
-
5赵红娟.补天石·镜子·颜色——试论《西游补》与《红楼梦》的象征意象[J].浙江学刊,2013(3):91-98. 被引量:10
-
6程丽琴.骷髅图形在服饰中的应用[J].芒种,2013(6):255-256.
-
7杨姗姗.《红楼梦》中镜子意象与文学功能研究综述[J].红楼梦学刊,2014(2):276-293. 被引量:4
-
8李楠.《追风筝的人》中“风筝”意象解读[J].俪人(教师),2014,0(23):232-232.
-
9张馨,贾晓庆.《追风筝的人》中两个人物对风筝意象的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0(1):95-95. 被引量:3
-
10李梦圆.论《西游补》的视觉现代性之维[J].理论界,2015(8):124-129. 被引量:1
-
1杨姗姗.《红楼梦》中镜子意象与文学功能研究综述[J].红楼梦学刊,2014(2):276-293. 被引量:4
-
2杨慧,芮欣.“现代派”的“镜子”——从镜子意象看“现代派”的诗学面相[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21(3):55-57.
-
3吴雄娟.论张爱玲小说中镜子意象的审美意义[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2(2):42-45.
-
4胡艳.明镜里的映像——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镜子意象[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20(10):123-124.
-
5王娅.从镜子意象看中国小说的发展演变[J].河池学院学报,2009,29(3):45-48. 被引量:3
-
6郜珂.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中的镜子意象[J].文学教育(中),2011(2):24-24.
-
7周新民.身体: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小说中的身体描写[J].贵州社会科学,2004(2):71-75. 被引量:4
-
8陈津津.英语女性诗歌中的镜子意象[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32(6):169-172.
-
9王改霞.《星期六》的镜子意象以及叙事意蕴[J].作家,2015,0(12X):46-47.
-
10曾艳.镜中的百合花——《欢乐之家》“镜子”意象挖掘[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6):103-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