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琉球事件中的中国社会关于宗藩体制的舆论——以《申报》为主要考察对象 被引量:5

Chinese Public Opinion on the Suzerain-vassal System during the Ryukyu Affair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琉球事件当中宗藩体制正面临着崩溃 ,中国社会舆论如何看待这一事件 ?在不同阶段 ,舆论先是要求清政府与日本争琉 ,继而要求清政府舍琉 ,最后要求清政府为琉存祀 ,而所“争”、所“舍”、所“存”的都是中国对于琉球的宗主权 ,而不是像日本那样对琉球的领有权提出要求。中国社会外交观念落后于国际现实 ,外交自然只能处于被动。 During the Ryukyu Affair,the suzerain-vassal system between China and Ryukyu Islands was on the verge of collapse. What was the evolving Chinese public opinion regarding this event? At the outset,the public demanded that the Qing government fight to retain the Ryukyu Islands,this gave way to a demand to abandon it,but ultimately public opinion supported retention. Actually,all these popular demands focused on suzerainty,unlike the Japanese demand to annex the Ryukyu Islands. Because the Chinese concept of foreign affairs lagged behind the international reality,the Qing government inevitably took a passive position on the Ryukyu Affair.
作者 贺琤
出处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7-77,共11页 The Qing History Journal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6

  • 1相关著作有王芸生《六十年来的中国和日本》,杨中揆《琉球古今谈》(台湾商务印书馆、1990),谢必震《中国与琉球》(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米庆余《琉球历史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等。主要的论文有梁伯华:《李鸿章和琉球争端,1871-1881年》([美]刘广京编:《李鸿章评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米庆余:《近代中日"琉球问题"交涉》(《中日关系史论考》,中华书局2001年版)、[日]真荣平房昭:《鸦片战争前后的东亚国际关系和琉球》(日本冲绳县教育委员会编辑出版:《第四届琉球中国交涉史论文集》)等。
  • 2本文选取《申报》作为主要考察对象,是基于以下考虑:一、《申报》是赢利性的商业报,然而决不是非政治的,它在论述办报缘起时就表明"今特与中国士大夫缙绅先生约,愿各无惜小费而惠大益于天下,以冀集思广益。"意欲联络士大夫,使他们的意见能上达于君,《申报》十分注重在"官绅"中发展读者,这成了《申报》的显著特征。同时《申报》的主笔都为封建士子,大多曾小有功名,它的政治倾向就代表了传统士大夫文人的立场。二、《申报》的舆论影响力。"《申报》在开创时,只在上海本埠销售,过了半年之后,也就是在公元一八七三年初,才在杭州设立了分销处。以后又在宁波、苏州、南京、扬州等地设分销处。到公元一八八一年二月间,外埠的分销处共有北京、天津等十七处,每天销售的份数也从六百份左右扩大到二千份左右。"这种发行数在当时是最广的,虽然影响相对来说有限,但对官方影响依然存在,这从《申报》创刊后经常与官方发生纠纷可见一斑。李鸿章经常看各种报纸,如光绪三年三月二十六日《复郭筠仙钦使》"阅新闻纸知已顺抵伦敦……"光绪六年四月五日《复曾颉刚星使》"新闻纸云:俄都议崇公定约如不照行,不能接见公使,与西报电音约章已定,丝毫不肯更改之说大致相同。"光绪六年十一月十九日《复张幼樵侍讲》:"西洋新报谓中俄议约未成又有变局。"虽然没有直接提到看《申报》,但鉴于《申报》当时的影响,李鸿章一定也会看,并受到影响。三、《申报》地处上海,人文辐辏,处于新闻事业相对来说最先进的地方,消息来源广泛,多方转载,《申报》上关于琉球事件的报道来源比较多样化,多方转载能体现出舆论的参差,而《申报》在转载这些不同的舆论时也给出了自己的选择和评价,这便于我们从更广泛的视野透视当时的中国社会舆论。当时《申报》关于琉球事件新闻稿件来源的统计为:本馆55篇、日本报26篇、西报22篇、香港报2篇、福州新闻纸1篇、传闻2篇,合计106篇。来自日本报的包括"日本新报"、"东洋新报"、"神户新闻"、"东京新闻"、"横滨新闻"、"东京日报"等。来自西报的包括在华的字林西报和晋源报及在日的西人创办的报纸。字林西报由于创办时间早(1864年),与上海外侨社会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英国路透社在上海建立远东分社后,字林西报又取得了垄断该社通讯稿件30年的特权,还购买了世界各大通讯社的电讯稿,使该报刊登的新闻迅速、翔实,该报同时在中国建立了庞大的新闻通讯网络,免费向教会传教士寄赠字林西报,换取各地教会传教士提供的通讯稿件和情报。参见1872年5月4日《申报》《申江新报缘起》;宋军著《申报的兴衰》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第19-20页;徐载平、徐瑞芳:《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新华出版社1988年版第73页、第90-91页;吴汝纶编:《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卷十九、二十二;贾树玫主编:《上海新闻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138页。
  • 3.[A].(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C].,..
  • 4夏征农主编:《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第1194页。
  • 5真荣平房昭.《鸦片战争前后的东亚国际关系和琉球》[A].日本冲绳县教育委员会编辑出版.《第四届琉球中国交涉史论文集》[C].,.第254-265页.
  • 6[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上册[M].商务印书馆,1980.第12-13页.
  • 7.[A]..《第四届琉球中国交涉史论文集》[C].,.第254页.
  • 8真荣平房昭.《鸦片战争前后的东亚国际关系和琉球》[M].,..
  • 9.《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第一册[M].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374页.
  • 10.《日本外交史》第二章[M].,..

共引文献4

同被引文献82

引证文献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