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稻麦轮作高产技术途径与主攻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对稻麦轮作高产栽培的多年研究 ,给出了稻麦高产的一种技术途径 ,即麦茬稻采用大穗品种、壮秧稀植和V字施肥 ,稻茬麦宜旋耕撒播和NPKZn配合底施。用改良通径分析方法 ,对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稻麦均应适当降低单位面积穗数 。
作者
孙全德
徐关印
机构地区
河北工程学院
出处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4-65,共2页
Seed
关键词
麦茬稻
稻茬麦
轮作
高产栽培
产量构成因素
通径分析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18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5
参考文献
7
1
孙全德,白有善,韩俊杰.
麦茬稻壮秧稀植量化指标与配套技术[J]
.生态农业研究,1996,4(1):65-67.
被引量:2
2
孙全德,白有善,韩俊杰.
稻茬麦旋耕撒播生育特点、栽培指标和肥水技术研究[J]
.生态农业研究,1996,4(3):74-76.
被引量:4
3
孙全德,董瑞玲,刘法圈,王继华,刘志敏.
作物产量构成因素通径分析方法的再商榷[J]
.数理统计与管理,1997,16(2):42-43.
被引量:7
4
孙全德 董瑞玲 薛绍华等.作物产量构成因素中主攻因素的决策方法[A].见候立白.第二届全国中青年作物栽培作物生理学术会文集[C].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575-577.
5
孙全德.
稻田肥料运筹原理[J]
.农业科技通讯,1989(2):28-29.
被引量:2
6
孙全德,白有善,王希堂,张爱武.
麦茬稻高产栽培技术指标[J]
.河北农业科技,1993(4):10-10.
被引量:1
7
孙全德 白有善 刘法圈.冀南京花101麦茬稻高产技术探索[J].北京农业科学,1992,:12-14.
二级参考文献
9
1
张存良,殷毓芬,吴祥云.
作物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通径分析方法的商榷[J]
.作物杂志,1994(1):28-30.
被引量:9
2
孙全德,北京农业科学,1992年,10卷,增刊,12页
3
王幼辉,河北水稻栽培,1991年
4
何若天,广西农学院学报,1987年,6卷,1期,32页
5
辛德惠,浅层咸水型盐渍化低产地区综合治理与发展,1990年
6
团体著者,小麦生态与生产技术,1986年
7
柯惠斯,数理统计与管理,1991年,2期,60页
8
明道绪,通径分析,1990年
9
马玉贵,遗传,1983年,5卷,4期,16页
共引文献
11
1
孙全德,李宏斌,杨太新,王新民,李晋生.
不同生态条件小麦主攻因素的研究——兼论对产量构成因素通径分析方法的改进[J]
.中国农学通报,2004,20(4):123-125.
被引量:4
2
孙全德.
全因果通径模型中主要因素的决策方法[J]
.中国农学通报,2004,20(5):65-67.
被引量:5
3
杨慧卿,王军,袁峰,郭二虎.
西北春谷区中晚熟组谷子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11):105-106.
被引量:25
4
孙全德,杨太新,薛少华,陈占洲.
砂性漏水地小麦追氮试验结果分析[J]
.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15(1):9-11.
5
刘淑芬,孙全德.
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及其21世纪展望[J]
.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6(4):19-24.
被引量:1
6
赵禹凯,王显瑞,陈高勋,赵敏,李书田.
谷子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5(2):35-38.
被引量:41
7
霍成斌,李岩华,孙美荣,张俊灵,张东旭.
冬小麦宽幅撒播种植模式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9):80-82.
被引量:6
8
高文丽.
作物的产量及产量因素的形成[J]
.吉林农业,2016(2):72-72.
被引量:2
9
袁淑兰,彭昌家,尹怀中.
南充市高坪区小麦人工撒播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6(21):34-34.
10
孙万荣,霍成斌,李岩华,李齐霞,李中青.
冬小麦带状撒播不同播期和播量对产量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2):48-5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8
1
曹闽苏,李建新,涂学林,李文君,黄德辉.
水稻直播栽培的效益评价及配套技术[J]
.江西农业科技,2004(9):20-21.
被引量:4
2
任传军.
沿淮洼地稻、麦轮作制高产栽培主要技术规程[J]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4):33-33.
被引量:1
3
施爱枝.
太湖县注重发展粮食生产新型经营主体[J]
.中国农技推广,2014,30(5):10-11.
被引量:2
4
陈能,李太贵,罗玉坤.
早籼稻胚乳充实过程中温度变化对垩白形成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2001,13(2):103-106.
被引量:29
5
宋世枝,段斌,扶定,祁玉良.
粳稻在豫南晚播的生长发育及增产效果研究[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5(1):104-106.
被引量:15
6
胡国平,邹建国,郑威,朱展望,高春保.
不同播种方式对稻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0):4814-4816.
被引量:13
7
张斯梅,杨四军,顾克军,于建光,张恒敢,许博.
少免耕与秸秆机械全量原位还田对稻茬小麦出苗及产量的影响[J]
.农学学报,2015,5(5):81-84.
被引量:10
8
郭明明,赵广才,郭文善,常旭虹,王德梅,杨玉双,陈凤,樊继伟,任立凯,李强,孙中伟,王康君,浦汉春,易媛,代丹丹,王美,亓振,王雨,刘孝成.
施氮量与行距互作对小麦群体质量的调控效应[J]
.麦类作物学报,2016,36(7):906-912.
被引量:14
9
杨永辉,武继承,张洁梅,潘晓莹,王越,何方.
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入渗、有机碳含量及土壤结构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7,25(2):258-266.
被引量:45
10
顾克军,张传辉,顾东祥,张斯梅,杨四军,夏青春.
基于秸秆还田的稻茬小麦黄苗与死苗原因分析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7,0(10):56-57.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3
1
石守设,祁玉良,孙君艳,余新春,余明慧,何道君,严德远.
两优培粳特征特性及直播栽培技术[J]
.河南农业科学,2005,34(9):20-21.
2
吴鹏,李福建,于倩倩,赵伟,朱敏,李春燕,朱新开,丁锦峰,郭文善.
耕作与播种方式、密度和施氮量对稻茬小麦幼苗质量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21,41(1):72-80.
被引量:15
3
叶永明.
太湖县“麦-稻”轮作精耕细作示范建设成效及路径探析[J]
.农家科技,2024(4):61-63.
二级引证文献
15
1
张子豪,李想成,吴昊天,付鹏浩,张运波,高春保,邹娟.
湖北省弱筋小麦适宜播种量研究——以鄂麦580为例[J]
.湖北农业科学,2021,60(S02):77-81.
2
赵凌天,咸云宇,刘光明,姜恒鑫,廖平强,赵灿,王维领,霍中洋.
不同机械化耕播模式对冬小麦幼苗质量和产量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2021,37(17):31-38.
被引量:8
3
李佩,何瑞银,汪小旵,丁启朔.
单株小麦生理生态控制的等距单粒线播法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22,55(2):295-306.
被引量:3
4
李福建,徐东忆,刘凯丽,朱敏,李春燕,朱新开,丁锦峰,郭文善.
耕作方式对稻茬小麦幼苗茎蘖生长生理和生产力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2022,37(1):58-67.
被引量:4
5
史双月,王瑞,姚照胜,张伟军,刘涛,李冬双,孙成明.
不同麦苗分布对小麦单株生长发育的影响[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22,43(1):74-81.
被引量:1
6
陈书法,于超,孙启新,杨进,芦新春,李旭辉,刘星.
基于北斗导航的精量播种机控制系统的研究[J]
.农机化研究,2022,44(8):114-118.
被引量:2
7
刘德坤,张雅芬,骆瑶倩,郭智,张岳芳,刘红江.
机械深施基肥对麦季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22,50(17):235-240.
被引量:4
8
徐东忆,李福建,董金鑫,杨迪迪,陈立,朱敏,李春燕,朱新开,丁锦峰,郭文善.
生长调节物质对深播和渍水小麦幼苗生长和籽粒产量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22,42(10):1257-1265.
被引量:2
9
周冬冬,张军,李福建,葛梦婕,李必忠,刘忠红,张永进,李春燕,朱新开.
稻秸还田与耕作方式对小麦产量形成及籽粒品质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22,42(10):1273-1282.
被引量:4
10
康晨,谭燕,罗峰,孙守钧.
种植密度对饲用高粱农艺性状、生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天津农学院学报,2023,30(1):22-26.
被引量:3
1
孙全德,李宏斌,杨太新,王新民,李晋生.
不同生态条件小麦主攻因素的研究——兼论对产量构成因素通径分析方法的改进[J]
.中国农学通报,2004,20(4):123-125.
被引量:4
2
孙全德,李敏,等.
稻麦两熟超吨粮高产高效关键技术研究——Ⅰ,麦茬稻壮秧稀植量化指标与配套技术[J]
.教学与科研(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3(3):39-42.
3
孙全德,白有善,韩俊杰.
麦茬稻壮秧稀植量化指标与配套技术[J]
.生态农业研究,1996,4(1):65-67.
被引量:2
4
孙全德,刘贵巧,李晋生.
限水条件下的小麦水肥效应与主攻因素[J]
.节水灌溉,2004(4):11-12.
被引量:1
5
刘云舰,赵丙军,张文艳.
栽培措施对壮秧稀植水稻生育规律的影响[J]
.河北农业科学,1993(4):20-22.
被引量:1
6
李文金,肖芳胜.
水稻逆V字施肥技术的试验初报[J]
.湖南农业科学,2000(1):20-20.
被引量:1
7
杨春,徐福贵,吕宝航,李敏,何凤兰,闫丽娜.
不同施氮肥时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J]
.垦殖与稻作,2006(4):62-62.
被引量:4
8
吴昌明.
稻田旋耕撒播机收油菜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9(2):151-151.
被引量:2
9
张来全.
水稻旱育壮秧稀植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技术与装备,2015(3):57-58.
10
马秀艳,王桂玲,刘淑芬.
为什么水稻壮秧稀植能高产[J]
.河北农业,2003(2):26-26.
种子
2004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