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莎士比亚在中国政治环境中的变脸
被引量:
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国莎士比亚研究深受苏联马克思主义莎评的影响 ,从 2 0世纪 50年代开始莎士比亚被中国的政治涂上了各种油彩 ,在中国政治的影响下不断变脸。
作者
李伟民
机构地区
<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编辑部
出处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5-40,共6页
Foreign Literatures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五规划项目课题之一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戏剧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中国
分类号
I561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65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4
参考文献
11
1
杨周翰编选:《莎士比亚评论汇编(上、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
2
孟宪强:《中国莎学简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
曹树钧、孙福良:《莎士比亚在中国舞台上》,哈尔滨出版社1989年版.
4
田本相:《中国现代比较戏剧史》,文化艺术出版社1993年版.
5
卞之琳:《莎士经亚的悲剧〈哈姆雷特〉》,载《文学研究集刊》第2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6
赵澧,孟伟哉,管珑,吴芝蘭.
论莎士比亚的社会政治思想及其发展[J]
.教学与研究,1961(2):20-27.
被引量:8
7
陈嘉.论罗密欧与朱丽叶[J].江海学刊,1964,.
8
孟宪强:《中国莎学年鉴》,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9
孙福良.走向2l世纪的中国莎学[J].中华莎学,1999.
10
王佐良:《莎士比亚绪论--兼及中国莎学》,重庆出版社1991年版.
共引文献
13
1
李伟民.
对莎士比亚的开掘、守望与精神期待——纪念莎士比亚诞辰440周年[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3(5):26-29.
被引量:9
2
孙艳娜.
二十世纪中国政治文化语境里的莎剧文学评论[J]
.戏剧文学,2011(4):78-84.
3
李伟民.
论杨周翰的莎学研究思想[J]
.四川戏剧,2000(1):28-31.
被引量:1
4
李伟民.
阶级、阶级斗争与莎学研究——莎士比亚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J]
.四川戏剧,2000(3):7-11.
被引量:14
5
柳士军.
归去秋风耐岁寒——胡风与莎士比亚[J]
.四川戏剧,2015(1):34-37.
6
李伟民.
被湮没的莎士比亚戏剧译者与研究者——曹未风的译莎与论莎[J]
.外国语,2015,38(5):100-109.
被引量:14
7
李伟民.
春天,想到了王佐良先生和莎士比亚——论王佐良先生的莎学研究[J]
.文化艺术研究,2016,9(4):63-78.
8
李伟民.
再论王佐良先生的莎学研究[J]
.中国莎士比亚研究通讯,2016,6(1):83-96.
9
柳士军.
莎士比亚中国化的理论术语建构[J]
.中国莎士比亚研究通讯,2017,7(1):121-128.
被引量:4
10
王柱.
新历史主义与中国的莎士比亚剧作研究[J]
.文学理论前沿,2017(1):203-230.
同被引文献
65
1
蒋承勇.
从上帝拯救转向人的自我拯救——古典主义文学“王权崇拜”的人性意蕴[J]
.浙江社会科学,2004(4):212-216.
被引量:3
2
黄修齐.
寓于爱物愤世中的美——济慈及其《秋颂》和《夜莺颂》[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77-81.
被引量:4
3
奠自佳,王忠祥.
莎士比亚和他的戏剧在中国[J]
.外国文学研究,1986,8(2):24-30.
被引量:4
4
戴镏龄.
《麥克佩斯》与妖氛[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64,10(2):26-32.
被引量:4
5
朱文振.
朱生豪译莎侧记[J]
.外语教学,1981,2(2):78-79.
被引量:5
6
肖锦龙.
莎士比亚社会政治观新论[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30(4):22-27.
被引量:5
7
方平.
莎士比亚喜剧和莎翁的喜剧精神[J]
.外国文学评论,1990(1):82-90.
被引量:13
8
李伟民.
中国莎士比亚翻译研究五十年[J]
.中国翻译,2004,25(5):46-53.
被引量:58
9
陈莉莎.
女性主义解读勃朗宁——评《我的前公爵夫人》和《波菲利雅的情人》[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34(2):91-94.
被引量:4
10
黄忠.
解读叙事诗《奥西曼提斯》中的艺术特色[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3):107-110.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6
1
李伟民.
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哈姆莱特》——莎士比亚《哈姆莱特》的一个特殊译本《天仇记》[J]
.国外文学,2008(3):35-43.
被引量:11
2
曾繁健.
高校本科专业英语诗歌教学的“潘多拉魔盒”[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7(3):183-185.
被引量:1
3
武端理.
21世纪莎士比亚戏剧研究现状与王权文化视角的展望[J]
.科技视界,2013(29):37-38.
被引量:1
4
武端理.
行走在变革与安定之间——试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王权思想的实质[J]
.科技视界,2014(11):28-29.
5
常晓丹.
近40年莎士比亚喜剧在中国的接受研究[J]
.出版广角,2018(23):81-83.
被引量:1
6
顾鑫.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在中国的译介(20世纪初期至60年代)[J]
.中国莎士比亚研究,2021(1):124-131.
二级引证文献
14
1
李伟民,廖红.
身穿汉服的莎士比亚——邵挺与许绍珊文言文《罗马大将该撒》考释[J]
.都市文化研究,2023(2):133-145.
2
田宇晨.
晚清民国时期莎士比亚作品在上海的出版[J]
.艺术科技,2019,32(15):237-239.
3
李伟民.
自然诗歌中的一个孤独的宠儿——朱生豪的诗词创作与翻译莎士比亚戏剧之关系[J]
.英语研究,2009,7(2):40-45.
被引量:2
4
李若薇.
高校英语专业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9,11(5):87-89.
被引量:3
5
黄音频.
论《哈姆莱特》语言的四美[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0(3):90-92.
被引量:2
6
武端理.
行走在变革与安定之间——试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王权思想的实质[J]
.科技视界,2014(11):28-29.
7
王瑞.
《哈姆雷特》百年汉译形式演化[J]
.山东外语教学,2015,36(5):92-98.
被引量:3
8
金静,朱健平.
《哈姆雷特》在中国的百年译介述评[J]
.中国翻译,2016,37(5):43-48.
被引量:4
9
朱安博,杨艳玲.
莎剧名称汉译的生成与流变[J]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19,0(1):137-142.
10
姜筠.
吴宓的翻译思想与德国翻译家的影响[J]
.外国语文研究,2020,6(1):100-109.
1
李伟民.
莎士比亚的《奥赛罗》批评演进在中国[J]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24(3):33-36.
被引量:9
2
李伟民.
对莎士比亚的开掘、守望与精神期待——纪念莎士比亚诞辰440周年[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3(6):42-45.
3
李伟民.
对莎士比亚的开掘、守望与精神期待——纪念莎士比亚诞辰440周年[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3(5):26-29.
被引量:9
4
杨建刚.
学术批评抑或政治斗争——马克思主义与形式主义之间的论争及其反思[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2(2):48-55.
被引量:2
5
陈涛,李伟民.
论苏联马克思主义莎学——兼论苏联莎学对中国莎士比亚研究的影响[J]
.青海师专学报,2002,22(2):55-59.
被引量:5
6
孙士聪.
“西马”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J]
.东方丛刊,2006(4):158-166.
被引量:1
7
卜立德.
鲁迅的两篇早期翻译[J]
.鲁迅研究月刊,1993(1):27-34.
被引量:9
8
孔育新.
舒芜“主观论”思想的谱系学考察及再评价[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0(4):33-41.
9
金永兵,马前.
文学理论“苏联模式”及其在新时期的价值变迁[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5):14-21.
被引量:1
10
栾栋.
解读《濒危的文学》[J]
.外国文学研究,2016,38(5):129-136.
国外文学
200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