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刑法视域中“类型化”方法的初步考察 被引量:2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问题的导出:概念、原则抑或类型。无疑,刑法学体系的建构首先有赖于概念的形成。概念的撷取为整个刑法学体系奠定了要素基础。作为一种理论逻辑的前提与底线,概念之于刑法学,当然须臾不可或缺然而,仅仅将思维局限于概念的提炼和阐释是远远不够的,更为严重地讲,是极端有害的。这主要是因为.在抽象概念的思考中,没有或多或少,只有非此即彼可言。这种“择一式的思考方式”对于“既如此亦如此”的中间类型是绝对无法兼顾的。更有甚者,概念虽然有利于提纲挈领,但概念愈是抽象,其内容便愈为空洞,而空洞的代价便是整个体系的意义脉胳不复可见,完全为抽象所遮蔽。
作者 张文 杜宇
出处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1-432,共12页 Peking University Law Journal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7

  • 1拉伦兹.《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6年版,页277以下.
  • 2特拉伊宁.《犯罪构成的一般学说》[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17页.
  • 3苏俊雄.《刑法总论》.台湾,1998年版.第234页.
  • 4小野清一郎.《犯罪构成要件理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页.
  • 5贝勒斯:《法律的原则—一个规范的分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页4
  • 6Aristotle, The politics, Oxford 1946, BK 111 1282b,1286a
  • 7Immanuel Kant, The Metaphysical Elements of Justice, Indianapolis, 1965, p34
  • 8John Rawls, A Theory of Justice, Cambridge. Mass, 1971, pp. 60 - 61.
  • 9富勒:《法律与道德》,耶鲁大学出版社1977年版,页39-96
  • 10考特:《法和经济学》,上海二联书店1994年版

共引文献14

同被引文献340

引证文献23

二级引证文献40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