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信息对称环境下教师知识体系的耗散结构特征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教育的信息化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在简单介绍信息对称和耗散结构理论的基础上 ,分析了在信息对称环境下教师知识体系的耗散结构特征 。
作者
叶海智
张旭华
宋新鹏
机构地区
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
出处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9-70,共2页
Heilongjiang Researches on Higher Education
关键词
信息对称
教师
耗散结构
知识体系
分类号
G451.2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3
1
田景博,王大珑.
高职教育中“不对称信息”分析及思考──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对高职教育发展的启示[J]
.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2,4(2):17-19.
被引量:7
2
李自强.
耗散结构理论与教学过程优化[J]
.中国电化教育,1996(12):12-14.
被引量:7
3
蒋笃运 赵桂英.耗散结构理论与现代教育.高等教育研究,1999,(4).
二级参考文献
1
1
2001年技术改造工作要点[J]
.中国经贸导刊,2001(1):28-28.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1
1
汤有娣.
学报出版中信息失衡问题解析[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6,8(6):107-112.
2
叶海智,张旭华,宋新鹏.
信息对称环境下教师知识体系的耗散结构特征[J]
.电化教育研究,2005,26(2):6-8.
被引量:10
3
王丽雅,魏春梅.
用耗散结构理论探讨社区性职业学院发展的研究[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6,8(2):3-8.
被引量:1
4
王烁.
档案开发利用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J]
.兰台世界(上旬),2006(04X):18-19.
被引量:1
5
田颖.
商业银行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及对策研究——信息经济学对金融业的启示[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7,9(2):120-124.
6
白婧静,雷晓燕.
耗散结构理论与班级管理优化[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27(2):58-59.
7
李莹.
信息对称环境下家庭教育的后喻文化特征[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8(3):40-41.
被引量:2
8
王明星,魏巍,辛国强.
多媒体与教育现代化[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4(2):32-34.
被引量:1
9
吴少玲,傅旭刚.
耗散结构理论观照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探析[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23(2):8-9.
10
张文明.
浅析耗散结构理论与教学[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15(5):343-343.
同被引文献
10
1
叶政.
思维创新与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构建[J]
.理工高教研究,2004,23(3):37-38.
被引量:11
2
张志杰.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22(9):98-99.
被引量:11
3
刘金芳,王蔚.
网络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及对策[J]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7,19(2):105-107.
被引量:17
4
吴安春.
共生理念引领教师专业发展[J]
.中国德育,2007,2(10):20-21.
被引量:4
5
刘德怀.
传播媒介变革冲击下的课堂文化重塑[J]
.教育科学论坛,2009(8):5-7.
被引量:2
6
孙杰远.
教育的文化范式及其选择[J]
.教育研究,2009,30(9):52-56.
被引量:33
7
王佑镁.
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教学有效性的缺失与对策[J]
.中国电化教育,2010(8):80-84.
被引量:78
8
王若梅.
课程改革的法制诉求与路径选择[J]
.当代教育科学,2012(5):15-17.
被引量:1
9
刘美凤.
对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再认识——教师的素质和角色转变是未来教育的关键[J]
.电化教育研究,2001,22(12):7-11.
被引量:25
10
唐仁春,贺云龙.
论大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J]
.中国高等教育,2004(6):42-43.
被引量:21
引证文献
3
1
邵仲岩,邱玉兴,周丽.
知识结构优化与能力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
.理论观察,2005(3):25-26.
被引量:5
2
孙杰远,刘德怀.
信息对称条件下课堂文化关系的困境与对策[J]
.基础教育,2010,7(1):54-57.
被引量:3
3
梁玉珍.
信息流视角下教师角色转变的诉求与路径选择[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4(4):53-5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李政涛,吕雪晗.
智能时代的文化转型与共生教育[J]
.民族教育研究,2022(6):35-39.
被引量:11
2
陈艾华.
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特征与培养途径[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56(S2):9-13.
被引量:7
3
王丽平,李振武.
论优化个体知识结构的路径[J]
.太原大学学报,2008,9(4):64-67.
被引量:1
4
聂英,豆志杰,赵玲.
高校管理类课程考试能力型试题的创设方法与实现途径[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33(10):97-100.
被引量:1
5
刘勇军,梁爱玲,林碧华.
新时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堂文化的构建[J]
.科教导刊,2013(36):81-82.
6
蒋圣斐.
创新型基层政工人才的特质及培养途径[J]
.科技创新导报,2014,11(31):206-206.
被引量:1
7
朱丽叶,阳林.
大学生知识结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9):48-51.
被引量:6
8
陈坤,刘佳鹤.
高校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三重信息流[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5(6):109-112.
被引量:6
9
王铖,朱红霞,贺坤.
传统应用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园林植物应用能力”课程教学为例[J]
.大学(教学与教育),2022(2):157-160.
被引量:3
10
高颖,曾文革.
数智时代的高等教育:风险生成及结构化规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6):92-98.
被引量:12
1
叶海智,张旭华,宋新鹏.
信息对称环境下教师知识体系的耗散结构特征[J]
.电化教育研究,2005,26(2):6-8.
被引量:10
2
余显义.
教师如何面对信息对称环境[J]
.广东教育(教研版),2006(6):15-16.
3
伍燕.
浅谈信息对称环境下师生关系的建构[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0(36):250-251.
4
赵凤琴.
信息对称环境下的英语教材资源开发与利用[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0(6):156-158.
被引量:2
5
范良辰.
论信息对称视域下家庭教育中的人际关系[J]
.继续教育研究,2009(6):43-44.
被引量:2
6
袁瑞玉,金浩.
信息对称背景下教师权威的危机与重建[J]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12(1):31-33.
7
聂小丹.
信息对称环境对初中师生关系的挑战与应答[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5):147-148.
8
罗刚,佘雅斌.
“我和你”师生关系及其建构——信息对称环境下的新型师生关系探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10,31(8):57-60.
被引量:30
9
唐滔.
“家校互动教育文化场”促学生全面发展[J]
.师道(教研),2015,0(1):16-16.
10
陈向红.
“传道解惑”与信息对称——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思考[J]
.教育发展研究,2004,24(10):96-97.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4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