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琵琶曲《霸王卸甲》的流变
被引量:
1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以传统琵琶武曲《霸王卸甲》作为研究对象 ,对该曲的背景、题解、传谱等方面的材料进行了梳理。对现今流传的几种版本 ,从调式、结构、旋律、演奏技法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力求加深对乐曲不同流派艺术风格的理解和掌握 ,并从中吸取养分。
作者
王承植
机构地区
中国戏曲学院
出处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7-40,44,共5页
Chinese Music
关键词
琵琶曲
《霸王卸甲》
浦东派
调式
技法
同滑音
结构
旋律
演奏技法
分类号
J632.33 [艺术—音乐]
J614.3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53
同被引文献
224
引证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93
参考文献
6
1
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2
(清)王文浩 孔凡礼.苏轼诗凸(一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2.245.
3
林石诚.琵琶名曲浅说[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134.
4
林石城.
关于琵琶曲《郁轮袍》[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2(2):66-68.
被引量:4
5
(清)王文浩 孔凡礼.苏轼诗曲(一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2.245.
6
李真责 赵寒阳.民族器乐文集[M].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社,2000.40.
共引文献
153
1
陈应时.
燕乐调若干问题探讨[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4(2):87-94.
被引量:2
2
刘桂腾.
清代乾隆朝宫廷礼乐探微[J]
.中国音乐学,2001(3):43-67.
被引量:22
3
段文.
宋代音乐的转型及起因探微[J]
.德州学院学报,2005,21(1):94-99.
被引量:2
4
庄永平.
《霸王卸甲》考略[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5,23(2):34-37.
被引量:6
5
褚历.
西安鼓乐中坐乐全套的曲式结构[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3):54-64.
被引量:7
6
杨树莉.
从音乐的学习领悟孔子音乐思想[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3(11):122-123.
被引量:1
7
邹渊.
析中国传统戏曲音乐中的戏剧动作[J]
.四川戏剧,2005(6):29-30.
被引量:2
8
刘丽英.
实施复合式艺术教育的可行性探讨[J]
.中国音乐,2005(1):183-185.
被引量:4
9
何丽丽.
宋代市井音乐文化的形成与形态[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33-37.
被引量:4
10
寒声.
词、曲同源不同流——兼论声诗、词乐、曲唱在中原衍进中的音乐文化[J]
.中国音乐,2005(4):31-38.
同被引文献
224
1
赵后起.
《十面埋伏》作者辨析[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2(4):116-125.
被引量:2
2
吴凡.
民歌的流传变异性刍议——以民歌《打花鼓》与《凤阳花鼓》为例[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3):35-36.
被引量:8
3
冯光钰.
从地域文化看曲艺唱腔流派[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4):7-13.
被引量:7
4
袁征.
梅山民歌考源——梅山民歌系列研究之一[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3):12-17.
被引量:7
5
杨燕迪.
音乐作品的诠释学分析与文化性解读——肖邦《第一即兴曲》作品29的个案研究[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9(1):74-93.
被引量:44
6
孟宪辉.
“改土归流”与土家族民歌[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0(S1):32-33.
被引量:10
7
袁静芳.
乐种的考察步骤与方法[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9(3):60-67.
被引量:6
8
蓝雪霏.
畲族民歌在迁徙途中的遗留[J]
.音乐研究,1998(3):47-56.
被引量:6
9
乔建中.
论中国传统音乐的地理特征及中国音乐地理学的建设[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8(3):3-9.
被引量:74
10
刘正维.
二黄腔论源[J]
.音乐研究,1986(1):75-91.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14
1
王柳丁,郭宇曦.
琵琶曲艺术表现力探析——以《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为例[J]
.作家,2011(14):207-208.
被引量:3
2
张冬莎.
乌江壮烈遗古恨 刘派‘霸王’谱新情——刘德海新编《霸王卸甲》浅析[J]
.黄河之声,2010(2):82-83.
被引量:2
3
蔡际洲.
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角度[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7(1):78-83.
被引量:18
4
程欣.
试谈琵琶曲《霸王卸甲》的艺术魅力[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06X):148-148.
被引量:4
5
付乐琳.
《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琵琶武曲比较赏析[J]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24(8):67-68.
被引量:2
6
乔建中.
音乐文化与地理空间--近三十年来的区域音乐文化研究[J]
.音乐研究,2011(3):5-18.
被引量:63
7
齐雪婷.
浅析琵琶曲《霸王卸甲》的悲剧表现手段[J]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2):95-97.
8
宁燕.
《霸王卸甲》不同版本的比较研究[J]
.乐器,2012(11):49-51.
被引量:1
9
张一方.
新世纪以来的琵琶音乐理论文献研究(2001-2014)——以音乐类重要学术期刊为例[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5,34(3):146-153.
被引量:1
10
张迎春.
两版琵琶曲《霸王卸甲》“别姬”乐段的比较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1):228-229.
二级引证文献
93
1
文飞,白雪梅.
民歌的文化功能与生态图景——评何晓兵《中国传统民歌赏析》[J]
.音乐教育与创作,2024(7):75-79.
2
赵君,郭宇,王振波,苏娜.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民歌类非遗项目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J]
.山东艺术,2024(1):6-23.
3
黎咏棋.
客筝鸣古韵 术问求新知——“客家筝”研究现状述评[J]
.岭南音乐,2021(5):77-80.
4
王柳丁,郭宇曦.
琵琶曲艺术表现力探析——以《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为例[J]
.作家,2011(14):207-208.
被引量:3
5
蔡际洲.
音乐研究的角度[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7(2):34-39.
被引量:5
6
蔡际洲.
新时期以来武汉音乐学院的民族音乐学研究——关于学科发展的回顾与研究特色的思考[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8(1):10-20.
被引量:2
7
蔡际洲,许璐.
鄂州牌子锣的变迁[J]
.中国音乐学,2008(4):5-13.
被引量:8
8
吴玉堂.
保护传统音乐的有效措施之一——将地方音乐融入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J]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9(1):56-57.
被引量:5
9
黄晋烨.
从曾侯乙编钟论传统美术表现技法[J]
.湖北社会科学,2011(4):188-190.
被引量:3
10
乔建中.
音乐文化与地理空间--近三十年来的区域音乐文化研究[J]
.音乐研究,2011(3):5-18.
被引量:63
1
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题解[J]
.歌剧艺术研究,2001(6):1-1.
2
洪滔.
《潇湘水云》题解存疑[J]
.中国音乐,1986(2):72-72.
被引量:1
3
仲夫.
佳珈:新世纪钢琴[J]
.视听技术,2005(12):89-89.
4
张筱膺.
得画而忘其筌:《画筌》题解[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2(1):61-63.
5
张国庆.
关于尊严和青春的记忆——电视剧《火蓝刀锋》导演阐述[J]
.中国电视,2013(12):62-62.
6
戴鹏海.
《冼星海全集》编辑工作刍议(下)[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7(3):54-59.
被引量:2
7
高罗佩,缑斌.
琴曲调意题解[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2,31(4):58-62.
8
赵韦.
长安精神 永恒烈焰[J]
.时代人物,2011(6):36-55.
9
半山阳.
中国艺术商品化[J]
.设计,2004,20(6):82-83.
10
孙萌.
西方电影中的东方女性[J]
.电影艺术,2003(2):104-108.
被引量:2
中国音乐
200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