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国债规模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
13
A Positive Analysis of Magnitude of Public Debt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出发,运用EViews软件分析了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多种因素,确定财政赤字与还本付息额是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最重要的因素,并对1979—2001年的国债规模进行了拟合。我们的结论是发行国债额几乎等于财政赤字与还本付息额之和,而这一债务格局难以实现长期稳定性。
作者
纪凤兰
张巍
机构地区
东北财经大学数量经济系
出处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5-58,共4页
Research O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Issues
关键词
国债
财政赤字
还本付息额
分类号
F810.41 [经济管理—财政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32
同被引文献
104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23
参考文献
6
1
刘溶沧,夏杰长.
中国国债规模:现状、趋势及对策[J]
.经济研究,1998(4):13-20.
被引量:64
2
贾康,赵全厚.
国债适度规模与我国国债的现实规模[J]
.经济研究,2000,35(10):46-54.
被引量:144
3
贾康,王晓光.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实证考察[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0,20(10):3-6.
被引量:4
4
朱世武,应惟伟.
国债发行规模的实证研究[J]
.金融研究,2000(11):49-57.
被引量:40
5
周军民,周国红,杨义群.
关于国债规模与财政份额背离问题的实证研究[J]
.经济评论,2001(4):45-47.
被引量:1
6
姜丽,李晓青.
关于我国国债与财政赤字的实证研究[J]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经济管理版),2002,16(1):96-98.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贾康.
关于我国国债适度规模的认识[J]
.财政研究,1996,12(10):14-15.
被引量:16
2
戴敬明,雷赤钧.
国债规模适度性研究[J]
.财政研究,1996,12(10):16-19.
被引量:6
3
史永东,朱东明,苏耘.
中国财政赤字问题的研究——赤字增长的实证分析[J]
.预测,1996,15(6):31-32.
被引量:5
4
李扬.
中国国债回购市场分析[J]
.经济研究,1996,31(8):3-11.
被引量:11
5
[1]王高潮.中国财政赤字的经济学分析[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
6
[2]张玮、刘利.中国债务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3.
7
[3]Engle, R. F., and C. J. Granger(1987). "Co - Integration and Error- Correction: Representation, Estimation and Testing".Econometrica.55,251 - 276.
8
[4]Granger, C. W. J (1969). "Investigating Causal Relations by Econometric Models and Cross - Spectral Mehtods ",Econometrica, 37,424 - 438.
9
Marsden,K. Lingks Between, Taxes and Economic Growth,World Bank Staff Working Papers,No: 605.1983.
10
杨大楷,朱世武,陆虹.
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的分析[J]
.财经研究,1998,24(4):14-18.
被引量:21
共引文献
232
1
曾军平,丛树海.
扩张性财政政策、财政风险与政策选择[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3,5(6):11-18.
被引量:3
2
程广宇.
国债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J]
.财经科学,2003(S1):358-360.
被引量:1
3
丁丽敏.
树立整体产品观念 提高产品竞争力[J]
.职大学报,2006(3):98-99.
被引量:1
4
薛宇峰.
信用价差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基于一种新构建的信用价差指数的实证研究[J]
.兰州商学院学报,2012,28(2):70-74.
被引量:1
5
曲春青,黄大鹏,姜美华.
美国公共债务可持续性研究[J]
.金融监管研究,2012(4):103-114.
被引量:3
6
夏杰长.
论当前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制约因素及解决对策[J]
.社会科学战线,1999(2):31-37.
7
钱津.
我国财政状况的分析与预测[J]
.浙江学刊,1999(4):5-11.
8
王彬生.
产业投资基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新尝试[J]
.求索,1999(2):8-11.
9
夏杰长.
双重压力下的人民币汇率及其公共政策选择[J]
.社会科学战线,1998(5):70-76.
10
夏杰长.
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模式及主体业务定位[J]
.开放导报,1998(6):29-31.
同被引文献
104
1
高建伟.
中国隐性养老金债务精算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
.经济数学,2004,21(2):120-129.
被引量:21
2
齐春梅.
我国国债规模的现状及风险控制[J]
.甘肃金融,2004(6):48-50.
被引量:1
3
涂立桥.
国债规模及其挤出效应思考[J]
.理论月刊,2004(7):73-75.
被引量:4
4
任春玲.
我国国债规模的现状及趋势研究[J]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6-9.
被引量:1
5
张银政.
中国国债规模浅论[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1997,17(10):54-57.
被引量:3
6
杨文奇,郑德权.
我国国债适度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管理科学,2004,17(4):53-57.
被引量:5
7
陆虹.
中国现代国债的功能及国债规模影响因素浅谈[J]
.统计教育,1999,0(4):14-15.
被引量:3
8
杨大楷,朱世武,陆虹.
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经济数学,1998,15(3):19-24.
被引量:1
9
李彪.
中国国债发行规模的经济计量分析[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3):27-30.
被引量:6
10
吴志文.
透视国债规模 防范国债风险[J]
.发展研究,2004,21(8):17-19.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3
1
黄佐钘,许长新.
中国国债规模研究综述[J]
.经济经纬,2005,22(6):134-136.
被引量:1
2
周四军,谢腾云.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计量分析[J]
.经济数学,2006,23(2):152-157.
被引量:3
3
王汉强,潘广伟.
我国国债规模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5):111-113.
4
梁学平.
中国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9(1):69-74.
被引量:9
5
梁艳.
我国国债规模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J]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0(11):40-40.
被引量:3
6
蔡红远.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电子商务,2011(8):208-209.
7
李鑫,刘语潇,曲秋颖,张华蕾.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的VAR模型分析[J]
.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8):13-19.
被引量:7
8
滑福宇,赵婷婷.
关于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财会月刊(下),2012(6):3-6.
9
孙凡.
我国国债规模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
.中国市场,2012(40):78-80.
被引量:1
10
王雪仿.
浅析我国国债规模及对政府的启示[J]
.商情,2013(2):75-75.
二级引证文献
23
1
李东卫.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分析[J]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9(2):16-22.
被引量:2
2
李东卫.
对我国增加国债发行规模的几点思考[J]
.现代乡镇,2009(6):26-29.
被引量:1
3
李东卫.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影响因素[J]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9,22(4):53-56.
被引量:1
4
李鑫,刘语潇,曲秋颖,张华蕾.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的VAR模型分析[J]
.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8):13-19.
被引量:7
5
宋春娟.
论货币政策进入稳健期国债功能的发挥[J]
.金融经济(下半月),2011(9):54-56.
6
姜欣.
基于VEC模型的国债发行额影响因素分析[J]
.理论与现代化,2011(5):32-37.
被引量:1
7
潘义群,宋冰.
中国居民收入与国债发行规模的实证研究[J]
.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8):72-76.
8
孙凡.
我国国债规模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
.中国市场,2012(40):78-80.
被引量:1
9
孙玉栋,吴哲方.
我国国债适度规模的实证分析[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33(10):50-60.
被引量:4
10
刘金林,李晓晨.
基于经济增长视角的政府债务合理规模研究[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5(6):136-141.
1
李映照,费永红.
对金融安全几个评价指标的思考[J]
.华南金融研究,2001,16(6):80-81.
2
刘经纶.
经济全球化下中国保险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
.经济研究参考,2005(95):28-29.
3
冯菊平,李瑶.
未来外债还本付息额预测方法研究[J]
.中国外汇,1997(3):17-20.
4
杨代甫.
调控国债规模 完善国债市场[J]
.市场研究,2003(11):19-21.
5
九十年代中国外债管理问题研究[J]
.北方经济(内蒙),1994(1):11-13.
6
梁学平.
中国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9(1):69-74.
被引量:9
7
邢大伟.
影响国债发行规模诸因素的实证分析[J]
.当代财经,2003(9):40-42.
被引量:3
8
杨宝荣.
“重债穷国减债计划”非洲案例研究[J]
.西亚非洲,2005(3):71-76.
被引量:2
9
孙凡.
我国国债规模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
.中国市场,2012(40):78-80.
被引量:1
10
朱健明.
人民币汇率升值——以外汇储备的增加为视角[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S2):110-112.
财经问题研究
2004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