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文字基本字形结体分析
被引量:6
Structural Analysis of the Major Chinese Characters in the Shang Dynasty
出处
《殷都学刊》
2004年第2期7-13,共7页
Yindu Journal
同被引文献58
-
1邹逸麟.我国生态环境演变的历史回顾——中国环境变迁问题初探(上)[J].秘书工作,2008(1):38-40. 被引量:4
-
2童山东.论人类语言对称艺术的发生及形态[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1(1):86-90. 被引量:2
-
3周良平.从汉字的发展过程看造字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3(3):36-41. 被引量:8
-
4吴长安.汉字走上形声化道路的社会文化原因[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5):64-68. 被引量:5
-
5高明.论陶符兼谈汉字的起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21(6):49-62. 被引量:38
-
6唐兰.关于江西吴城文化遗址与文字的初步探索[J].文物,1975(7):72-76. 被引量:55
-
7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J].考古学报,1972(1):1-13. 被引量:48
-
8张德水.河洛地区的文明起源[J].中原文物,1995(3):58-64. 被引量:3
-
9刘鸣.论汉字字形的心理学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1):97-102. 被引量:4
-
10木镜湖,刘兴国.汉文化心理与汉文字的稳定性[J].思想战线,1993,19(4):80-85. 被引量:2
引证文献6
-
1王蕴智.商代形声字探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6):62-67. 被引量:2
-
2张新艳.古汉字形声化的文化心理阐释[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2,28(8):118-123. 被引量:1
-
3张新艳.《说文》声符字的时代层次[J].语言研究,2013,33(1):80-83.
-
4叶鑫,万晔,夏既胜.河洛文明演变的地理机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7,29(2):64-71.
-
5汪绚,冯艳萍,刘琨(摄),陈晓冰(摄),王鹏彦(摄),冯艳萍(摄).森林对汉字起源和中华文明发展的文化价值[J].生态文明世界,2020,0(1):8-39. 被引量:1
-
6种亚丹,牟军荣.甲骨文象形字与汉字文化内涵的阐释[J].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4,0(11):8-9. 被引量:1
-
1古今汉字知多少?[J].陕西教育科研,2005(3):37-37.
-
2蒋延平.部首“艹”的古文构形来源及发展演变[J].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4(1):94-96. 被引量:1
-
3蒋延平.部首“艹”的定形及其包含类型[J].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4,0(1):32-33. 被引量:1
-
4陈植藩.朝鲜族文字[J].语文建设,1963(4).
-
5成家彻郎,常耀华(译),王平(译).《古代汉字的研究》序[J].殷都学刊,2006,27(2):109-110. 被引量:1
-
6吴土艮.汉字与幽默[J].昌吉学院学报,2000(3):13-17. 被引量:1
-
7李玄玉.关于人体器官的量词[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4-6. 被引量:8
-
8陈素芳.英汉语言中的性别差异[J].小学教学设计(英语),2008(8):47-47.
-
9古今汉字知多少[J].百科知识,2005(08S):56-56.
-
10“活着”的商代文字有一千二百五十多个[J].走近科学,2005(9):80-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