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阿诺德·维托关于20世纪早期音乐的和声分析方法
被引量:
2
Arnold Whittal's Method of Analysis Harmony on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Music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阿诺德·维托一种基于勋伯格理论基础之上的关于20世纪早期音乐和声的分析方法,并将其置于近代和声分析方法演变的历史过程中加以观照,重点与阿伦·福特的音级集合理论进行了比较。
作者
吴春福
机构地区
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出处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4-68,31,共6页
Musicology in China
关键词
阿诺德·维托
和声分析方法
勋伯格
音级集合
分类号
J609.2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03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6
1
[奥]SchiSenberg,Arnold 1911[1978]:[美]Carler,Roy E trans from German Theory of Harmony[M].London:Faber and Faber.
2
[英]Dunsby,Jonathan.1993:Early Twentieth—Century Music[M].London:Blackwell Publishers.
3
[奥]SchiSenberg,Arnold 1911[1978]:[美]Carler,Roy E trans from German Theory of Harmony[M].London:Faber and Faber.
4
[英]Dunsby,Jonathan.1993:Early Twentieth—Century Music[M].London:Blackwell Publishers.
5
Sch(o)enberg,Arnold 1911[1978]:[美]Carler,Roy E trans from German Theory of Harmony. [ M ] London: Faber and Faber.
6
Dunsby,Jonathan 1993: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Music. [M] London: Blackwell Publishers.
同被引文献
203
1
丁铃.
德彪西管弦乐前奏曲《牧神午后》的配器分析[J]
.艺术探索,2004,18(5):23-30.
被引量:3
2
黄汛舫.
控制演化作曲教学法[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3):32-36.
被引量:1
3
张业茂.
主题的空间性发展与音乐的立体结构──巴托克《为弦乐、打击乐与钢片琴而作的音乐》第一乐章中的新思维[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0(S1):5-10.
被引量:3
4
周倩.
巴托克《第六弦乐四重奏Ⅰ》的发展手法及曲式结构特征[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0(S1):104-105.
被引量:2
5
庄曜.
计算机音乐通用信息数据分析[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0(2):17-20.
被引量:4
6
戴定澄.
西方“新艺术风格”与15世纪上半叶多声音乐的理论与实践(上)[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9(1):35-45.
被引量:4
7
秦西炫.
兴德米特旋律理论的实际运用[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9(2):59-64.
被引量:7
8
刘诚.
杰苏阿尔多半音化和声风格探微[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9(4):17-29.
被引量:10
9
阮弘.
异曲同工 不谋而合——我国民间音乐多声手法与西方近现代和声技法之比较[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7(2):129-133.
被引量:2
10
陈铭志.
新时期音乐创作中的复调新织体[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8(3):47-59.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
2
1
庄曜.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音乐形态研究概述[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5(3):19-33.
被引量:8
2
苏毅苗.
斯特拉文斯基与勋伯格创作风格对比探析[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6):6-7.
二级引证文献
8
1
韩杰.
民乐音源开发的现实意义[J]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09(2):130-131.
2
李美丽.
我国“曲式与作品分析”译著、论著探析[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15(6):147-148.
3
周杏.
文以载道,乐以载学——记姚恒璐教授其人、其文、其乐[J]
.音乐创作,2014(10):23-28.
被引量:1
4
张宇.
音乐分析学科发展综述——试谈关于音乐分析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5(1):238-239.
被引量:1
5
张燕.
《童年印象》创作技法与演奏研究——第二首《今天不要游逛了》[J]
.当代音乐,2015(1):72-73.
6
张宇.
“道妙无形,文以载道”——从思维范式解读中国音乐界音乐分析技术与观念之发展[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5(1):79-82.
7
张燕.
《童年印象》创作技法及演奏研究——第一首《伊凡的歌》[J]
.音乐创作,2015(11):170-172.
8
张升浩.
音乐形象分析在作曲理论课程中的作用[J]
.艺术教育,2017(6):78-79.
1
王中余.
音级集合理论在西方的发展与运用[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8(1):55-61.
被引量:6
2
张锡光.
访谈青年钢琴家许兴艾[J]
.钢琴艺术,2003(6):6-9.
3
郑艳丽.
浅谈我国音级集合理论研究的局限和不足[J]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4,0(8):74-75.
4
丁宁.
柯达伊·佐尔丹组曲《哈里·亚诺什》(之一)音级集合的应用[J]
.音乐大观,2014,0(2):323-323.
5
钱仁平.
音集运动的结构功能——以威伯恩《六首管弦乐小品》之四为例[J]
.音乐研究,2006(4):80-90.
被引量:13
6
曲怡.
《五首钢琴前奏曲与赋格曲》中的“集合结构力”思维探究[J]
.音乐创作,2016(3):122-124.
7
霍凡超.
论音级集合理论在实际创作中的实用性价值[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6,35(1):130-133.
8
王翠华.
和声分析的方法与实践——以艺术歌曲《莱茵,美丽的河流》为例[J]
.黄山学院学报,2012,40(1):132-134.
9
娄文利.
艾夫斯《未被回答的问题》集合分析[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4):55-61.
被引量:3
10
王旭青,田刚.
阿伦·福特教授访华讲学的启示[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1):42-44.
中国音乐学
200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