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道教》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8-32,共5页
China Taoism
同被引文献67
-
1崔文静.《抱朴子内篇》的神仙道教理论综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33-34. 被引量:1
-
2董平.庄子与葛洪——论道家生命哲学向宗教信仰的转变[J].浙江社会科学,2004(4):141-148. 被引量:5
-
3王家葵.《证类本草》引《抱朴子》文字汇考[J].宗教学研究,1998(2):57-60. 被引量:4
-
4许抗生.葛洪道教思想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18(3):84-92. 被引量:3
-
5李刚.葛洪神仙学的哲学思想[J].社会科学研究,1991(1):72-77. 被引量:2
-
6戢斗勇.葛洪的“玄”“道”与“一”不是一回事[J].江西社会科学,1984,4(5):123-126. 被引量:4
-
7程喜霖.葛洪生卒年及隐居罗浮考[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2,36(6):62-65. 被引量:2
-
8李刚.魏晋道教哲学三题[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2):38-44. 被引量:1
-
9胡孚琛.葛洪的哲学思想概说——《抱朴子内篇》中的道教哲学研究之一[J].孔子研究,1988(4):46-53. 被引量:1
-
10谭世保.葛洪生卒年考[J].广州研究,1986(1):66-66. 被引量:1
引证文献4
-
1谭清华,袁名泽.葛洪扶南之行再考[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4(3):13-17. 被引量:2
-
2谭清华,袁名泽.葛洪扶南(东南亚)之行再考[J].社会科学论坛,2017(10):24-32. 被引量:2
-
3刘玲娣,邓继鹏.葛洪:岭南地域文化符号的当代价值与传承[J].惠州学院学报,2022,42(4):7-13. 被引量:1
-
4龙泽黯.葛洪《抱朴子内篇》版本探究及相关研究评述[J].惠州学院学报,2023,43(4):49-58.
-
1逗点.宗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J].台声,1996(11):16-18.
-
2邓文金.徐复观文化观探析[J].闽台文化研究,2008,0(3):41-48.
-
3韩建斌.葛洪的养生术[J].世界宗教文化,1996(3):46-49. 被引量:2
-
4刘晓畅.慢活以致志[J].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2015,0(8):75-75.
-
5邢福增.近代中国基督教史的研究趋向——以美国及台湾地区为例[J].国际汉学,2005(1):200-222.
-
6房赢.改革开放后中国基督教第一个复堂的宁波百年堂举行复堂30周年感恩礼拜暨庆典[J].天风,2009(5).
-
7微学动态[J].徽州社会科学,2012(9):71-71.
-
8周丽芳.对心理学中国化问题的思考[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7(4):86-89. 被引量:1
-
9萧君.′94南京金秋儒学国际研讨会综述[J].文教资料,1994(5):57-63.
-
10樊富珉.我国团体心理咨询的发展:回顾与展望[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0(6):62-69. 被引量:1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