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化与发生时期的现代文学
Folk Culture and Modern Literature in Its Arising Times
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2004年第9期65-69,共5页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参考文献9
-
1参见陈思和《民间的沉浮》,《陈思和自选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版.
-
2郜元宝.音本位与字本位──在汉语中理解汉语[J].当代作家评论,2002(2):53-73. 被引量:27
-
3胡适《中国章回小说考证》387 388页,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
4参见王晓明《一份杂志和一个"社团"--重评五四文学传统》,《刺从里的求索》,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年3月版.
-
5郜元宝.竹内好的鲁迅论[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2(3):69-76. 被引量:15
-
6.《周作人文类编》第六卷《花煞·歌谣》[A]..湖南文艺[C].,1998年第一版.525页.
-
7王光东《民间意义的发现--五四新文学的另一种传统》,《民间理念与当代情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版)
-
8刘禾.《一场难断的"山歌"案:民俗学与现代通俗文艺》[A]..《批评空间的开创》[C].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7月版..
-
9陈思和:《民间的沉浮》《陈思和自选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版.
二级参考文献1
-
1《书写与差异》中译本“访谈代序”.11页,三联书店北京,2001年9月第1版.
共引文献41
-
1翟伟龙.“竹内鲁迅”——赎罪意识的回观与通向[J].汉字文化,2021(S01):111-113.
-
2翟永明.个体生命价值的维护与捍卫——李锐小说创作简论[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3):35-39. 被引量:1
-
3董晓俐.竹内好的鲁迅形象[J].大家,2010(24):7-7.
-
4文贵良.语言理论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5(2):180-184. 被引量:5
-
5徐通锵.字的重新分析和汉语语义语法的研究[J].语文研究,2005(3):1-9. 被引量:13
-
6朱丽霞,范正德.论诗的语言[J].理论月刊,2005(8):117-119.
-
7冯黎明.状物与文学性[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58(5):580-584. 被引量:4
-
8汪政,晓华.“语言是第一的”——贾平凹文学语言研究札记[J].当代作家评论,2006(3):44-52. 被引量:8
-
9金理.章太炎语言文字观略说[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5):122-144. 被引量:1
-
10郜元宝.1942年的汉语[J].学术月刊,2006,38(11):89-102. 被引量:9
-
1徐肖楠.20世纪晚期中国文学人性书写的历史关系和艺术传统[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6(4):123-127.
-
2陈静.论《死水微澜》世俗化日常叙事对史诗式宏伟构想的偏离[J].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3(10):42-43.
-
3刘人锋.北京时期的《语丝》与女性创作[J].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17(4):80-86.
-
4王光东.在民间与启蒙之间——五四时期周作人的民间理论[J].文艺争鸣,2002(1):67-70. 被引量:2
-
5王建.云南少数民族原始思维与文学审美论[J].昆明学院学报,1994,25(4):18-23.
-
6任桂婷.库切小说《耻》的主题解析[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6):99-100.
-
7刘克敌,卢建军.从新文学发生期看“浙江潮”现象之产生[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6(6):68-72.
-
8李玉明.也谈鲁迅与左联[J].学术界,2006(1):119-124.
-
9魏继东.模棱两可的民间——质疑陈思和的“民间”理论及其运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7(1):25-27. 被引量:3
-
10范奇志.《中国当代长篇历史小说创作论》[J].当代作家评论,2001(5):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