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26-31,38,共7页
Luxun Research Monthly
参考文献17
-
1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五),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出版,第365、376页.
-
2圣·佩韦《新星期一漫谈》,转引自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11月第1版,第195页.
-
3韦勒克 沃伦.《文学理论》(第1版)[M].三联书店,1984年11月.第71、72、68页.
-
4郁达夫.《五六年来创作生活的回顾--〈过去集〉代序》[Z].,..
-
5郑伯奇.《新文学大系·小说三集·导论》[Z].,..
-
6茅盾《茅盾论中国现代作家作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0年1月第1版第291-292页.
-
7郁达夫.《新文学大系·散文(下)·导论》[Z].,..
-
8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上),(香港)昭明出版社1980年4月第3版第197页.
-
9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1985年11月新版第218,210页.
-
10.《且介亭杂文二集·孔另境编〈当代文人尺牍钞〉序》[Z].,..
同被引文献7
-
1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M].//鲁迅全集:第三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
2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c].上海: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
-
3尼采.察拉图斯忒拉如是说·序言[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
-
4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c]//吴福辉.二十世纪小说资料选:第三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212.
-
5陈平原.作为文学史家的鲁迅[M]//陈平原自选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300.
-
6赵家璧.编辑生涯忆鲁迅[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
7郝胜道.“乡土文学”的提法不是鲁迅最先使用的[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5(4):116-117. 被引量:2
-
1皇甫积庆.鲁迅研究中的传记学批评方法[J].鲁迅研究月刊,2001(11):21-27.
-
2皇甫积庆.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彷徨》传记学解读[J].鲁迅研究月刊,2005(11):11-16. 被引量:1
-
3朱毫.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看茨威格的爱情和婚姻[J].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2,12(4):98-99. 被引量:2
-
4罗益民.传记学坐标之下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研究[J].国外文学,2004(2):66-74. 被引量:10
-
5皇甫积庆.“呐喊”的声音与关怀——《呐喊》的传记学批评[J].江汉大学学报,2001,18(4):42-48. 被引量:1
-
6余丽丹.茨威格精神世界的文本再现——从传记学批评角度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J].文学界(理论版),2012(5):131-132. 被引量:2
-
7温西梅.吴宓“繁荣国粹 融化新知”的翻译思想及实践[J].兰台世界(上旬),2014(3):59-60.
-
8皇甫积庆.“呐喊”的声音与关怀——《呐喊》的传记学批评[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18(2):45-49. 被引量:2
-
9争鸣小语[J].文艺争鸣,1992(3):1-1.
-
10王雪.兼美的整合之路:论欧阳予倩戏剧美学思想及实践[J].戏剧文学,2009(10):18-21.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