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创造性心理场域研究述要
被引量:
7
A Study of Psychological Area of Creativity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创造性心理场域是创造性心理结构中多元成分、要素之间存在的复杂关系的网络,是有形与无形的整体集合与各种力量的不断重组。本文介绍了心理学界关于创造性心理场域研究的一些新进展,概述了创造性与学业成绩、创造性与知识技能、创造性与智力发展、创造性与人格特征、创造性与心理健康、创造性与人脑机能等关系的基本认识,探讨了构建创造性心理场域的基本策略。
作者
崔景贵
机构地区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出处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4-16,共3页
关键词
创造性
心理场域
智力
心理健康
人格
知识技能
教育理念
分类号
G44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37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4
1
海纳特著 陈钢林译.创造力[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6.19.
2
克雷奇著 同先庚译.心理学纲要(上册)[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263.
3
段继扬.创造性教学通讯[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37-40.
4
崔景贵.
心理科学与学校创新教育[J]
.上海教育科研,2001(4):28-30.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
1
潘菽.《心理学和教育》[J].教育心理研究,1940,.
共引文献
1
1
康芳泉.
中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
.亚太教育,2016,0(21):47-47.
同被引文献
37
1
邹枝玲,施建农.
创造性人格的研究模式及其问题[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2):93-96.
被引量:15
2
施建农.
创造性系统模型[J]
.心理科学进展,1995,5(3):1-5.
被引量:28
3
康翠萍.
创造性人格的建构:现代大学管理的根本使命[J]
.辽宁教育研究,2004(10):47-49.
被引量:8
4
张庆林,邱江,曹贵康.
顿悟认知机制的研究述评与理论构想[J]
.心理科学,2004,27(6):1435-1437.
被引量:108
5
周泓,张庆林.
创造性的生理研究新进展[J]
.心理学探新,2002,22(3):9-13.
被引量:14
6
陈红敏,莫雷.
幼儿科学创新人格的架构及其培养[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5(01X):83-85.
被引量:5
7
肖川.
纵览中外 探索大学创新教育之路——评《国际视野中的大学创新教育》[J]
.高等教育研究,2006,27(2):105-107.
被引量:25
8
石中英.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哲学思考[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4):3-9.
被引量:21
9
周治金,杨文娇,赵晓川.
大学生创造力特征的调查与分析[J]
.高等教育研究,2006,27(5):78-82.
被引量:42
10
罗晓路,林崇德.
大学生心理健康、创造性人格与创造力关系的模型建构[J]
.心理科学,2006,29(5):1031-1034.
被引量:54
引证文献
7
1
陈巍,陈剑.
耗散结构视野下创造力心理场系统探微[J]
.系统科学学报,2006,14(3):78-82.
被引量:1
2
陈琦.
基于心理优势的学生可持续发展之研究[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7(8):71-73.
被引量:1
3
陈琦.
课堂教学中大学生心理优势的培养策略[J]
.科教文汇,2008(25):86-87.
4
李存峰,曹光法,葛明贵.
当代大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心理分析与培养[J]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59-61.
被引量:7
5
唐海波,邝春霞.
浅谈创造型人才的培养策略[J]
.现代企业教育,2008(20):151-152.
6
唐海波,邝春霞.
浅议创造力的影响因素[J]
.现代企业教育,2008(22):183-184.
7
管恩好,张伶俐.
人文视域下的学生群体的创造性潜能的开发[J]
.商,2013(9):274-275.
二级引证文献
9
1
戴冰,徐小林.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其与创造性人格的关系[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7):881-883.
被引量:8
2
马川.
论发展的开放功能与时间线索——以边界的穿越性和发展的膜性为视角[J]
.社会科学研究,2011(2):125-130.
3
徐燕秋.
在思政课程教育中渗透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文教资料,2011(22):186-188.
被引量:5
4
李飞.
创造性素质的人本意蕴及培养策略[J]
.红河学院学报,2012,10(1):105-107.
5
林霖.
高校排球运动员比赛心理优势感的认知与提升[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25(5):125-126.
被引量:2
6
雷冬梅,郭剑楠.
试论创造性人格的基本特征[J]
.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2):155-157.
被引量:3
7
王婕.
大学生领导力对创造力影响机理——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14(1):84-89.
被引量:15
8
王婕.
基于领导力开发的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2015(3):100-104.
被引量:6
9
潘云波,许仙英,吴小瑜,闫海霞,顾叶.
五年制高职护生创造力培养实践研究[J]
.科技资讯,2016,14(26):174-177.
1
李海林.
课堂文化漫谈[J]
.教师月刊,2013(7):109-112.
2
金沙.
校长与学校制度建设三题[J]
.江苏教育研究,2008(7):20-23.
被引量:1
3
蒋红森.
“有形”与“无形”[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2006(11).
4
路仕容.
心理活动课中“分享”的技巧[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0(10):23-24.
被引量:1
5
吴遵民,周翠萍.
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形与无形[J]
.基础教育,2010,7(4):40-44.
被引量:6
6
徐思源.
备课的“有形”与“无形”[J]
.中学语文教学,2007(10):36-37.
7
吕荣法.
俄罗斯教育考察印象记[J]
.江苏教育,2017(2):68-69.
8
曹元钟.
小学教师应树立教育科研的意识[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4,4(9):14-14.
9
王素华.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探究[J]
.钦州学院学报,2013,28(1):55-58.
10
喻国明.
网民年轻群体心理场域的若干特征分析[J]
.新闻与写作,2013(11):79-81.
被引量:6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