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9-60,共2页
China Publishing Journal
同被引文献53
-
1汤林弟.论作者版税制度[J].出版科学,2004,12(6):46-50. 被引量:3
-
2张今.数字环境下恢复著作权利益平衡的基本思路[J].科技与法律,2004(4):52-58. 被引量:61
-
3于德山.中国当代新闻业界侵权与媒介文化生态[J].新闻界,2004(6):39-41. 被引量:5
-
4蔡颖雯.论网络内容提供商的侵权行为及其责任[J].法学论坛,2005,20(1):104-110. 被引量:14
-
5郭勇.对完善我国版税制度的几点建议[J].中国科技产业,2005(4):42-44. 被引量:2
-
6王迁.论“网络传播行为”的界定及其侵权认定[J].法学,2006(5):61-72. 被引量:109
-
7王建安,王蓓松.介于产权规则和责任规则之间的知识产权集体管理组织[J].科研管理,2006,27(4):149-154. 被引量:1
-
8熊忠辉.新媒体与大众传媒业态变迁[J].视听界,2006(4):31-37. 被引量:13
-
9丛立先.论网络版权中的法定许可[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4(6):156-160. 被引量:14
-
10林秀芹.中国专利强制许可制度的完善[J].法学研究,2006,28(6):30-38. 被引量:37
二级引证文献41
-
1胡梦丽,王莹.元宇宙背景下著作权益保护的法律回应——以用户生成内容(UGC)为例[J].理论观察,2022(12):73-77. 被引量:1
-
2曹博.体育赛事GIF动图的法律性质及保护路径[J].北方法学,2019,0(5):51-63. 被引量:2
-
3王青林.论网络转载摘编作品应适用著作权法定许可制度[J].中州学刊,2015(12):55-59. 被引量:3
-
4张颖.浅析微商时代的版权保护[J].中国版权,2015(6):42-45. 被引量:2
-
5王伟亮.2015年中国传媒法研究综述(三)——基于CSSCI来源期刊和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之论文[J].青年记者,2016(10):77-79.
-
6李陶.媒体融合背景下报刊出版者权利保护——以德国报刊出版者邻接权立法为考察对象[J].法学,2016(4):99-110. 被引量:36
-
7袁承.新闻聚合媒体与新闻作品著作权保护[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37(2):27-32.
-
8相靖.Campbell案以来美国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演变[J].知识产权,2016,26(12):82-90. 被引量:27
-
9易玲,王静.新闻聚合媒体的法律规制研究——兼评《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送审稿)》第十三条[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6):207-211. 被引量:1
-
10曹树金,古婷骅,马翠嫦,刘慧云.网络信息资源聚合的著作权问题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7,35(3):69-78. 被引量:3
-
1王志红.完善我国著作权法定许可制度的思考[J].经济师,2016(11):70-71. 被引量:1
-
2司徒伟智.不宜超越这条底线--兼谈报刊转载失范种种[J].新闻记者,2010(3):37-38.
-
3胡德平.华国锋在“真理标准”讨论中[J].共产党员,2008(8):56-56. 被引量:1
-
4刘东升,李德利.反思与重构:法定许可制度下的付酬机制——兼评《著作权法(修订草案送审稿)》第五十条[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0(4):8-11. 被引量:1
-
5马靖璐.论录音制品法定许可及其相关完善措施——以著作权法修正草案第46条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3(18):56-57.
-
6宋亮.“阳光”的意义[J].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11(5):7-7.
-
7国家版权局明确转载稿酬收转机构[J].新闻传播,2009(10):5-5.
-
8刘兴华.身边的美好[J].思维与智慧(下半月),2009(4):6-7.
-
9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是报刊转载、教材“法定许可”使用费收转的法定机构[J].新闻传播,2009(10):1-1.
-
10作者简介[J].法制与经济,2009,1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