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4年第4期39-42,共4页
Journal of Tianjin Academy of Educational Science
二级参考文献3
-
1孙云晓主编:《向孩子学习》,晨光出版社,1998年版,第200页。
-
2孟德格查.《续爱的教育》.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45页.
-
3[美]保罗·库尔兹编.《21世纪人道主义》.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第355页.
共引文献133
-
1夏晋祥,陈忠宁.生命化德育:德育工作的本质要求与规律遵循[J].教育学术月刊,2021(5):18-23. 被引量:4
-
2王喜亭.体谅模式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理论观察,2021(11):44-47. 被引量:1
-
3卢建华.论世纪初中国道德教育理论的表现形态和时代课题[J].学术论坛,2008,31(4):198-204.
-
4林萍.教育中的生命意识[J].现代企业教育,2006(18):86-87.
-
5陈艳秋.论道德教育的“人性化”和“主体性”理念[J].文教资料,2008(29):94-96.
-
6张艳.构建实践体认化的大学德育体系[J].文教资料,2006(14):47-48. 被引量:1
-
7梁钊华.以生活为基点的德育解读[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1(12):181-184. 被引量:14
-
8夏晋祥.改进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的探讨[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2):46-49.
-
9张继梅.对社会转型期学校德育职能的思考[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3(2):36-37.
-
10和郁娟,叶飞雁,晏国祯.后现代主义视角下对学校德育现状的反思[J].科教导刊,2014(2):61-62. 被引量:1
-
1岳亚军.“半杯水”的意义[J].中国西部,2013(36):78-79.
-
2温绍英.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思考[J].经济师,2001(8):203-203. 被引量:1
-
3冒红娇.创造和谐教研文化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湖南教育(下旬)(C),2009(6):40-41.
-
4龚丽英.德育新注释[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2(5):68-69.
-
5李茜.德育的四个“转向”[J].今日教育,2013(4):55-55.
-
6陈桢,刘少英.浅析梯度适应方案的特点[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9(7):66-67. 被引量:1
-
7宋晨红.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J].知识窗(教师版),2017(2):75-75.
-
8刘影,张运林.数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4):97-98. 被引量:1
-
9吴玉伦.教学方法上内发和外铄论争的心理学基础[J].焦作大学学报,2003,17(4):83-84. 被引量:1
-
10李晓军.试论“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J].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3(1):59-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