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导演的风格化与话剧舞台艺术的中国化 被引量: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论述了话剧导演制的建立与发展过程,以及导演风格化对话剧舞台艺术中国化的影响。作者认为,在抗日战争的特定历史情景中,上海导演群以市俗化的方式构建并坚守着话剧舞台艺术的民族品格,而大后方的导演们则以本土情调为明确的艺术目标。前者有较强的观赏性,后者更具诗意,二者共同构成了中国话剧舞台艺术的基本特点,标志着话剧艺术的全面成熟,也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者 马俊山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
出处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9-40,共12页 Theatre Art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5

  • 1陈白尘.抗战文艺与抗战戏剧[J].重庆:抗战文艺研究,1983,.
  • 2李恩琪.我演梅表姐—并纪念贺孟斧先生[J].重庆文化史料,2000,(2).
  • 3[苏]阿·波波夫.论演出的艺术完整性[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
  • 4陆荣善 郭源生.南开新剧团略史[A].夏有善.南开话剧运动史料(1)[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
  • 5张庚.中国舞台剧的现阶段—业余剧人的技术批判[J].上海:文学,1935,.
  • 6葛一虹.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史料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1..
  • 7秦瘦鸥.我评(秋海棠)[J].上海:杂志,1943,.
  • 8潘孑农.重庆抗战剧运第五年演出总批判·导演[J].重庆:戏剧月报创刊号,1943,.
  • 9刘平.唐槐秋和中国旅行剧团[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
  • 10康心.谈胡导的导演[J].上海:杂志,1944,.

同被引文献12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