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日本“武士道”揭谜
被引量:
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武士道精神是对传统儒家“士道”的一种反动 ,以“为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觉悟为根本。武士道的古典著作《叶隐》及其著述山本朝的经历中充满了残酷无情、不人道的思想。新渡户稻造撰写《武士道》一书的目的是为日本的对外侵略行为辩护并使之正当化。日本军人于 19世纪末在旅顺。
作者
许介鳞
机构地区
台湾日本综合研究所
出处
《日本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4-119,共16页
Japanese Studies
关键词
日本
武士道精神
《叶隐》
对外侵略战争
分类号
G131.3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5
共引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33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15
参考文献
35
1
和辻哲郎,古川哲史校訂.┌‘葉隱┘上冊,岩波書店,1973年,191頁.
2
和辻哲郎,古川哲史校訂.┌‘葉隱┘中冊,岩波書店,1973年,161頁,第184頁.
3
和辻哲郎,古川哲史校訂.┌‘葉隱┘下冊,岩波書店,1973年,52頁.
4
┌日本史残酷物語┘,┌歷史の旅┘,臨時增刊,秋田書店,1992年,164-187頁.
5
杉浦和作.《明治二十八年台平定记》,台北,.1896年,第71页.
6
日本参谋本部编.《明治二十七八年日清战史》,许佩贤译.《攻台战记—日清战史,台湾篇》,台北,远流出版社,1995年,第184—193页.
7
许世楷.┌日本统治下台湾—抵抗弹压┘,东京大学出版会,1984年,第50-51页.
8
《攻台战纪》,第248—253页.
9
《攻台见闻》,第284页.
10
《让台记》,第60,63,64,65页.
共引文献
2
1
黄俊凌.
光绪乙未年台湾抗日斗争之战术研究[J]
.社会科学家,2008,23(1):150-153.
2
徐博东.
台湾人民抗日保台爱国斗争的光辉一页——1895年“台湾民主国”性质初析[J]
.台湾研究,1988(1):64-72.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33
1
李冬君.
关于《叶隐闻书》和武士道[J]
.博览群书,2007(9):73-80.
被引量:2
2
戚其章.
旅顺大屠杀真相考[J]
.东岳论丛,1985,6(6):52-57.
被引量:3
3
李泉岳,宋继和,范宝臣.
论日本武士道[J]
.日本学刊,1987(6):38-46.
被引量:7
4
韩东育.
“仁”在日本近代史观中的非主流地位[J]
.历史研究,2005(1):142-155.
被引量:5
5
娄贵书.
武士道为虎作伥探析——日本军国主义的精神支柱、思想渊源和战争工具[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52-56.
被引量:1
6
郝祥满.
解析日本武士道“死的觉悟”[J]
.世界民族,2006(3):62-66.
被引量:6
7
吕耀东.
试析日本的民族保守主义及其特性[J]
.日本学刊,2006(5):5-15.
被引量:2
8
冯友兰.新原道[M].北京:三联书店,2007.166,157.
9
[日]家永三郎.日本文化史[M].刘绩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10
[日]井上清.日本历史:上册[M].天津历史研究所,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75.
引证文献
8
1
黄真,曹绿.
近代日本侵略性文化的历史渊源及解析[J]
.日本问题研究,2009,23(3):58-64.
被引量:2
2
张富军,张卫娣.
解析日本武士道的生死观[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3):42-44.
被引量:1
3
万璐璐.
从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看“武士道”的真髓[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7):101-102.
被引量:1
4
戴宇.
面向西方世界的诉求与告白——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与明治日本[J]
.东北亚论坛,2013,22(4):65-72.
被引量:6
5
陈静,冀振中.
抗战时期成安惨案的中日民族文化心理反思[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27(1):89-93.
6
邸小松.
“仁”的失落:“武士道”精神的伦理、道德批判[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83-87.
被引量:2
7
蒋维乐,李可,戴蕾.
“侘寂”美学发展溯源研究[J]
.建筑与文化,2021(9):26-28.
被引量:3
8
张珂.
论日本人的精神支柱之武士道[J]
.山西青年,2017,0(21):79-80.
二级引证文献
15
1
向卿.
我国学界关于江户日本身份建构问题的研究综述[J]
.南开日本研究,2020(1):300-330.
2
吴思佳.
村上春树对于战争的态度[J]
.云南电大学报,2011,13(1):62-66.
被引量:1
3
宋波,张璋.
从《四十七人之刺客》看日本人的国民性[J]
.电影文学,2013(13):75-76.
4
邓太玲.
小议新渡户稻造《武士道》对武士道的再建构[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4(5):64-67.
被引量:1
5
冯天瑜.
关于中日战争的文化史思考[J]
.经济社会史评论,2016(1):24-32.
被引量:1
6
孟凡礼.
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J]
.文化软实力,2018,3(4):72-79.
被引量:2
7
梁静敏.
明治时代日文章化的对外传播——以《武士道》和《茶之书》为中心[J]
.青年与社会,2019,0(19):277-278.
8
杜小军,闫晓艳.
日本文化软实力的早期建构管窥——以冈仓天心文化活动为例证[J]
.外国问题研究,2019(3):21-26.
9
周瀚轩,王海鸥.
《中国之武士道》一书尚武精神的新时代爱国主义价值研究[J]
.武术研究,2020,5(11):26-30.
10
孙晓红,丁珊,刘鹏,陈晓林.
侘寂美学在设计实践中的嬗变与运用研究--以Sergey Makhno(希尔盖·马克诺)自宅为例[J]
.艺术科技,2022,35(1):175-177.
1
闫志章.
日本武士道生死观[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3):100-103.
2
韩亮.
简论《叶隐》之“死狂”的精神[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0(24):143-144.
3
张晓刚,国宇.
从《叶隐》中的格言蠡测日本人的处世之道[J]
.文化学刊,2010(2):151-154.
被引量:1
4
李海涛.
对日本武士道的文化诠释[J]
.东疆学刊,2008,25(1):48-51.
被引量:5
5
李晓丹.
浅议日本武士道的生死观——读《西方日本研究日译本选》[J]
.青年文学家,2012,0(26):34-34.
6
王立鹏.
樱花背后的恶灵——揭秘日本武士道(下)[J]
.世界军事,2008,0(8):55-60.
7
张富军,张卫娣.
解析日本武士道的生死观[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3):42-44.
被引量:1
8
胡新祥.
解析日本武士道之切腹[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6):80-82.
9
王卫平.
丝路撷英 旅顺博物馆藏丝绸之路文物展(上)[J]
.收藏家,2012(8):3-8.
10
马海.
岁月的风铃[J]
.散文诗(下半月.校园文学),2012(1):44-46.
日本学刊
2004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