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城乡“断层”的背后——浅析城乡公众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差异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20 0 3年浙江省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及需求调查表明 ,城乡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存在明显差异。这种现象的产生既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根源 ,又与科学传播方面的因素相关。从渠道、环境和机制建设入手 。
作者
黄华新
陈文勇
机构地区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5期25-28,38,共5页
Zhejiang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城市居民
农民
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
分类号
C12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7
1
Rudiger.C.Laugksch,scientific literacy :A Conceptual overview, science education ,2000(1),p78.
2
资料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课题组,《2003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主要结果》,科学技术普及出版社2004年版;黄华新等,《2002年浙江省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研究报告》,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年版.
3
网络地址:http://www.zj.stats.gov.cn/content/tjgb/index.asp
4
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
弗洛里安·兹纳涅茨基:《知识人的社会角色》,郏斌祥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10页.他对"社会圈子"这个概念是这样界定的 :"每一个社会角色假定,可以把执行角色的个体叫做‘社会人',参与他的角色执行的或大或小的一群人可以叫做他的‘社会圈子'".
6
埃米尔·涂尔干 渠东译.《社会分工论》[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20、24、134、232、28、30、27、185、185页.
7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81页.
8
罗伯特·金·默顿 范岱年译.《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M].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10页.
9
C·恩伯-M·恩伯:《文化的变异-现代文化人类学通论》,杜杉杉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59页.
10
.这里的"农民"具有农村户口,在理论上叫做"农民工"[Z].,..
共引文献
20
1
张玉堂.
我们有死的权利吗——对安乐死争论的法理学思考[J]
.法学,2001(10):8-15.
被引量:49
2
梁晓杰.
社会分工与道德普世[J]
.现代哲学,2001(2):30-35.
被引量:6
3
杨光飞.
分工的意涵:优化经济还是整合社会——亚当·斯密和迪尔凯姆对于分工的不同阐释[J]
.江汉论坛,2005(3):30-33.
被引量:3
4
沈毅.
现代社区整合的内在机制——兼论中西文化伦理及社会联结方式之差异[J]
.学海,2006(3):31-35.
被引量:3
5
余潇枫,张彦.
“信息人假说”的当代建构[J]
.学术月刊,2007,39(2):17-23.
被引量:21
6
邓万春.
经典社会学发展理论的二重性[J]
.天津社会科学,2009(5):68-71.
7
徐国民,董妍.
论社会分工与社会和谐[J]
.求索,2009(8):48-50.
被引量:1
8
高建林.
价值认同:多元价值语境下的廉政文化建设[J]
.山东社会科学,2009(12):152-154.
被引量:3
9
芮必峰.
新闻生产与新闻生产关系的再生产——以“宣传通知”及其执行情况为例[J]
.新闻大学,2010(1):86-92.
被引量:6
10
廖茂忠.
国家助学贷款违约风险防范的理念与策略[J]
.教育评论,2010(5):31-33.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1
1
李军.
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意义何在?[J]
.浙江社会科学,2004(5):21-24.
被引量:3
2
韦路,张明新.
第三道数字鸿沟:互联网上的知识沟[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13(4):43-53.
被引量:261
3
陶贤都.
大众传媒与公众科学素养的培养[J]
.社会科学家,2008,23(6):114-116.
被引量:11
4
韦路,李贞芳.
新旧媒体知识沟效果之比较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9(5):56-65.
被引量:36
5
冯强,李彦臻.
互联网接触与政治知识鸿沟——以大学生为例的实证研究[J]
.东南传播,2010(8):5-8.
被引量:3
6
马世骁,董文艳,高振东.
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指数建立与实证分析[J]
.调研世界,2011(9):46-47.
被引量:3
7
李焱,文小琼.
市民人文素质培养路径研究——以西安为例[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6):178-180.
被引量:2
8
高翔,彭文钢,马冲,周娅,王君.
试论提高北京市民人文素养的四种模式[J]
.科教导刊,2012(17):249-250.
被引量:1
9
任磊,张超,何薇.
中国公民科学素养及其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与分析[J]
.科学学研究,2013,31(7):983-990.
被引量:29
10
廖圣清,黄文森,易红发,申琦.
媒介的碎片化使用:媒介使用概念与测量的再思考[J]
.新闻大学,2015(6):61-73.
被引量:35
引证文献
2
1
巢乃鹏,秦佳琪,吴颖文,葛蓝.
移动媒体使用对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的影响研究[J]
.江苏社会科学,2017(6):80-86.
被引量:1
2
孙万霞.
东营市民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研究[J]
.江苏科技信息,2019,36(12):78-80.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杨晓冬,隗来,刘美秀.
科技传播视角下的公众科学素养知识沟与科学参与行为沟研究[J]
.科学与社会,2020,10(3):125-146.
被引量:5
1
李军.
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意义何在?[J]
.浙江社会科学,2004(5):21-24.
被引量:3
2
王淼.
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建设渠道模式的构建[J]
.浙江社会科学,2004(5):29-33.
被引量:2
3
魏兰.
贵州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如何[J]
.当代贵州,2009(11):32-33.
4
马世骁,董文艳,高振东.
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指数建立与实证分析[J]
.调研世界,2011(9):46-47.
被引量:3
5
刘颂.
南京城区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1(3):3-8.
被引量:3
6
张亚军.
图书馆与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J]
.贵图学刊,2009(4):3-5.
被引量:3
7
贵州省首次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调研剪影[J]
.社科新视野,2008(3).
8
史忠良.
对人口有计划再生产问题的几点认识[J]
.江西社会科学,1983,3(3):59-62.
9
《河北省社会科学普及规定》颁布施行[J]
.河北学刊,2015,35(3):227-227.
10
周溯源.
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的大众化问题[J]
.社科新视野,2009(1):16-24.
浙江社会科学
2004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