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理论岂能回避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调整
How Can Legal Theory Dodge the Regulation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出处
《东南学术》
2004年第5期138-139,共2页
Southeast Academic Research
参考文献6
-
1常纪文.再论环境法的调整对象——评“法只调整社会关系”的传统法观点[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2,15(4):70-74. 被引量:6
-
2陈振明.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发展的整体化趋势:成就、问题与启示[J].学术月刊,1999,31(11):41-49. 被引量:46
-
3苏力:《追求理论的力量(代译序)》,引自《法学理论的前沿》,波斯纳著,武欣、凌斌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11页.
-
4蔡守秋:《调整论》,高等教育出版社,第48页.
-
5李艳芳.《对"人与自然法律调整"的质疑"》[EB/OL].引自中国民商法律网,.
-
6转引自蔡守秋:《调整论》前言,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4页.
共引文献50
-
1李庆豪.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进展、问题与前景[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8(4):19-22. 被引量:7
-
2李庆豪.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建设:进展与前景[J].江苏高教,2004(4):6-9. 被引量:6
-
3周倩.影响研究生教育学理论体系逻辑起点合理抽象的因素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8):39-42. 被引量:3
-
4王建华.教育学的想像力[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5):19-24. 被引量:6
-
5王建华.试论学科制度与大学制度的相关性[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4):87-89. 被引量:7
-
6于海鹰.论资源的法律定位——环境法传统理念的革新[J].资源与产业,2006,8(6):25-27. 被引量:3
-
7刘小强.学科建设路线与高等教育学的选择[J].江苏高教,2008(1):23-26. 被引量:1
-
8王建华.大学与学科规训——以教育学为例[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65-72. 被引量:10
-
9周仲高.学科的演进方式与跨学科研究的指向——兼论高等教育学的学科走势[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2):105-108. 被引量:5
-
10赵景来.20世纪晚期中国学界西方社会科学研究综述[J].社会科学战线,2008(7):1-12.
-
1陈泉生.一场法学研究范式的革命[J].东南学术,2004(5):126-128. 被引量:10
-
2周珂,梁文婷.中国环境法制建设30年[J].环境保护,2008,36(21):17-19.
-
3秘明杰.质疑“调整论”[J].东南学术,2004(5):139-140.
-
4苏云姝.对我国环境权理论研究模式的反思[J].宜宾学院学报,2005,5(10):66-68.
-
5董文茂.触摸中国环境法的历史印痕——专访著名环境法学家、中国环境资源法研究会会长蔡守秋教授[J].环境,2005(8):25-26. 被引量:1
-
6周训芳.三种环境污染观[J].环境,2003(4):41-41.
-
7福州大学120名贫困大学生获慈善资助[J].政协天地,2007,0(1):45-45.
-
8侯少华.警惕“干部驻村”变成“干部蛀村”[J].人大论坛,2009(2):39-39.
-
9刘军.把握发展机遇 打造“五型工会”[J].时代教育,2008(9):298-298. 被引量:1
-
10利用现代网络技术 积极推进司法行政工作[J].中国司法,2002(10):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