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高校“两课”教学方法创新的探讨
被引量: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两课”教育教学中,根据“两课”教学的内容、目的和青年学生思想成长的规律,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生活的现实实际,坚持以真理的力量感召人、以人格的力量感染人、以真挚的情感打动人、以生动的形式吸引人,是推进“两课”教学改革,提高“两课”教学实效的富有创造性的重要方法。
作者
王向明
权伟太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徐州师范大学
出处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4年第8期67-71,共5页
Leading Journal of Ideological & Theoretical Education
关键词
两课
教学方法
创新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4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31
同被引文献
34
1
宗楠.
对当前高校“两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J]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49-51.
被引量:2
2
张雷声.
论“两课”教师的道德情操及其培育[J]
.高校理论战线,2004(8):40-43.
被引量:20
3
林滨.
从依附性人格到主体性人格——现代中国人发展的理性选择[J]
.晋阳学刊,2004(5):99-101.
被引量:11
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探索——访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占安教授[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12):4-6.
被引量:21
5
侯万福,王登龙.
高校“两课”教学理念创新[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4(6):82-83.
被引量:2
6
李腊生,周霜梅,詹爱霞.
增强《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现实感的教学探索[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4):101-103.
被引量:3
7
赵洪.
研究性教学与大学教学方法改革[J]
.高等教育研究,2006,27(2):71-75.
被引量:480
8
马慧芳.
提高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教学实效之我见[J]
.教育与职业,2006(17):152-153.
被引量:1
9
李卫红.
统一思想 明确任务 扎实工作 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6):4-13.
被引量:184
10
邓晓宇.
浅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J]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3(F09):96-98.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3
1
易敬源.
“思政课”教学中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J]
.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5,15(2):61-63.
被引量:1
2
刘小新.
落实“新方案”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J]
.思想教育研究,2006(4):55-56.
被引量:8
3
王志峰.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方法探索[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8(8):155-157.
4
邓晓宇.
浅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J]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3(F09):96-98.
被引量:4
5
杨锐.
“两课”教学改革调查与对策[J]
.保山师专学报,2006,25(4):67-68.
被引量:1
6
刘小新,周文华.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情况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1):89-92.
被引量:3
7
邓晓宇.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作用的发挥[J]
.时代教育,2007(09Z):31-31.
8
叶昌友,张春明.
论新形势下高校“两课”教育教学的创新[J]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9(5):92-96.
被引量:2
9
王星辉.
把握和应用好“金钥匙”搞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互动教学[J]
.学理论,2013(21):291-292.
10
王星辉.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互动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发挥路径探微[J]
.广西教育,2013(35):26-2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1
1
黄文伟.
加大创新力度 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J]
.文教资料,2007(33):144-146.
2
熊蕾.
浅谈高校政治辅导员的人格示范作用[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24(12):6-7.
被引量:4
3
汪富民.
试论农村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亟待的解决几个问题[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S1):173-175.
4
叶钦,何克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探索和尝试[J]
.世纪桥,2008(6):84-85.
被引量:1
5
李星贵.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困境及对策[J]
.教育与职业,2008(17):78-80.
6
高璐.
“05方案”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研究综述[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24(5):61-65.
被引量:16
7
冯合国.
高校思政课实效性问题的哲学反思[J]
.理论观察,2009(4):118-120.
被引量:6
8
梁利珍,付金凤.
创新实践教学新形式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生命力[J]
.学理论,2010(13):184-185.
9
吴文定.
从课堂教学文化的视角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J]
.中国成人教育,2010(11):126-127.
被引量:1
10
许薇莉,彭雁.
对加强《马克思主义基础》课程基础性地位的思考[J]
.科教导刊,2011(8):30-31.
1
王雷松.
新时期增强“两课”教学实效探析[J]
.网络财富,2009(23):70-71.
被引量:1
2
周洪.
努力做好新时期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J]
.交通高教研究,2001(1):44-46.
3
李军.
谈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J]
.华章(初中读写),2008(16):108-108.
4
池喜生.
谈大学思政课的“精品性”[J]
.广东教育(职教),2017,0(2):45-47.
5
董友波.
真理与人格的力量[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995(3):55-55.
6
王桂凤.
教育改革应注重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创新能力[J]
.考试(综合版),2013(2):3-4.
7
王彩玲.
浅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人格力量[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1999,0(S1):178-178.
8
金仕琼,镡鹤婧,刘学年.
关于增强“两课”教学实效的探讨[J]
.教育探索,2005(8):81-82.
被引量:7
9
段录良.
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形式[J]
.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4(6):101-103.
10
齐爱兰.
高校“两课”多媒体教学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5(04S):65-66.
被引量:3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4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