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4-79,共6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参考文献7
-
1《指物论》.
-
2.《庄子》[M].,..
-
3.《老子》[M].,..
-
4胡适.《先秦名学史》[A]..《胡适全集》5卷[C].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33页.
-
5金受申,1928年.《公孙龙子释》,商务印书馆.
-
6冷冉,1963年.《为公孙龙翻案》,《光明日报》11月8日.
-
7王琯.《公孙龙子悬解》.
共引文献289
-
1彭富春.说游戏说[J].哲学研究,2003(2):39-45. 被引量:28
-
2丁原明.老子的生存哲学[J].哲学研究,2003(3):40-45. 被引量:6
-
3管锡华.从《史记》看上古几组同义词的发展演变[J].语言研究,2000,20(2):95-110. 被引量:3
-
4赵东明.“自然”之意义——一种海德格尔式的诠释[J].哲学研究,2002(6):58-63. 被引量:6
-
5黄克剑.由“命”而“道”——老子、孔子前后中国古代哲学命意辨正[J].哲学研究,2002(7):39-46. 被引量:8
-
6李振纲.自然之德性与无为的智慧——老子哲学的本体与方法[J].哲学研究,2002(7):47-53. 被引量:17
-
7王家葵.陶弘景与梁武帝──陶弘景交游丛考之一[J].宗教学研究,2002(1):30-39. 被引量:6
-
8孙永艳.略论海德格尔与道家哲学思维之异同[J].宗教学研究,2000(1):127-130.
-
9黄开国.董仲舒《公羊》学方法论[J].哲学研究,2001(11):54-60. 被引量:6
-
10成中英,严行健,东篱.中国哲学中的人类意识:结构和发展[J].江西社会科学,2004,24(9):198-209.
同被引文献32
-
1余维发.重读邓析的两可之说[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z2):130-132. 被引量:1
-
2王树人.中国哲学与文化之根——“象”与“象思维”引论[J].河北学刊,2007,27(5):21-25. 被引量:58
-
3曾祥云.《公孙龙子·指物论》疏解[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3(1):58-62. 被引量:3
-
4刘兴均.“名物”的定义与名物词的确定[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0(5):86-91. 被引量:24
-
5李树琦.以数理逻辑解析《指物论》的一个尝试[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4(3):23-30. 被引量:1
-
6薄树人.试谈孔孟的科技知识和儒家的科技政策[J].自然科学史研究,1988,7(4):297-304. 被引量:9
-
7刘恒健.解“指”新探[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40(2):31-33. 被引量:1
-
8哲学动态(月刊)[J].哲学动态,2002(1). 被引量:1
-
9聂锦芳.目前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史论关系问题省思[J].哲学动态,2002(9):6-11. 被引量:20
-
10郝敬之.《回到马克思》的阿尔都塞情结[J].哲学动态,2002(9):12-16. 被引量:5
引证文献9
-
1李志春.“由音见义”——声训中的意义生成机制及其形上之维[J].思想与文化,2022(2):236-257.
-
2周玲.解读《白马论》[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19(6):88-90.
-
3余维发.伍非百指物思想探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1):70-73. 被引量:1
-
4胡子悦,张小燕.从“物莫非指,而指非指”到思维认知——公孙龙子《指物论》的解析与启示[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32(2):35-42.
-
5刘明明.公孙龙“正名”思想新探[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123-132. 被引量:1
-
6苟东锋.名与物——论儒学如何安顿“知性”[J].管子学刊,2023(2):54-70. 被引量:1
-
7孙功进.《指物论》“指非指”的推证及其理论旨趣[J].哲学研究,2023(3):87-97.
-
8张荣明.《指物论》研究[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176-184.
-
9欧阳英.对研究马克思文本三条路径的梳理——兼评当前我国研究马克思文本中存在的问题[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56(3):12-19.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13
-
1韩璐,史小宁.为什么说“马克思的原话就像蝙蝠”?——对马克思经典文本内在差异性的解释学分析[J].思想理论战线,2022(6):46-55.
-
2杨金海.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的现状和未来[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57(3):58-64. 被引量:10
-
3姬长军.国内阿尔都塞定性问题研究[J].兰州学刊,2006(11):31-34. 被引量:6
-
4姬长军.国内阿尔都塞认识论研究动态[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4(4):55-60.
-
5姬长军.阿尔都塞认识论研究现状评析[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7,9(1):16-21.
-
6姬长军.阿尔都塞认识论研究述评[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1):1-5. 被引量:1
-
7姬长军.国内阿尔都塞认识论研究述评[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2):48-51.
-
8姬长军.国内阿尔都塞认识论研究现状[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6(1):8-13.
-
9邢荣.2000年以来国内阿尔都塞研究述评[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3):156-161.
-
10余维发.论伍非百的正名思想[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2):53-57.
-
1沈跃春.是诡辩家还是辩证法大师——谈“白马非马”悖论[J].科技文萃,2003(7):162-163.
-
2刘奋荣.从数理逻辑的分析方法看“白马非马”——学习《白马论》札记[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0(3):40-42.
-
3杨玉坤.“白马非马”中的“辩证法思想[J].政治教育,2001(7):34-34.
-
4段景莲.试谈“白马非马”的论证逻辑[J].河北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学报,2002,4(4):1-2. 被引量:1
-
5何杨.“正名”视野下的《白马论》[J].逻辑学研究,2010,3(1):114-124. 被引量:3
-
6刘志刚.公孙龙《白马论》逻辑思想简析[J].职大学报,2006(4):117-118.
-
7杨永林.晏子与古代易学[J].管子学刊,2014(2):32-36. 被引量:1
-
8孙晓磊.公孙龙“白马非马”思想发微[J].华夏文化论坛,2014(2):70-79.
-
9欧斯怡.论“白马非马”[J].俪人(教师),2015,0(20):179-179.
-
10郭永良.从《白马论》看中国名辩学与西方传统逻辑之不同[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2):2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