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谈大众文化对大学生素质的影响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市场化、政治的民主化、产业的工业化、社区的城市化、规则的法理化,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消遣文化工业便应运而生。大众文化以其独特的品性深受大学生的欢迎。它是一把双刃剑,影响着大学生们的价值取向。他们追求现实、功利、物质享受,强调主体意识、个性觉醒,忽视内心自省、艰苦奋斗,淡化集体意识、国家观念等传统美德。
作者
沈春兰
机构地区
福建师大
出处
《龙岩师专学报》
2004年第4期51-53,共3页
Journal of Longyan Teachers College
关键词
走众文化
价值取向
现实主义
分类号
G0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6
1
沈杰.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大众文化与青年社会化.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1):20-25.
2
[3]张汝伦 .坚持思想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105.
3
[4][美]马尔库基 .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 [M].重庆:重庆出版社, 1988.12.
4
[4][德]彼得·科斯洛夫斯基.后现代文化--技术发展的社会文化后果[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5
[6]元化,等 .崩离与整合--当代智者对话 [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1999.42.
6
[7]许纪霜 .寻求意义--现代变迁与文化批判 [M].上海:三联书店 ,1999.227.
共引文献
11
1
束鹏.
冲突、排斥和边缘化——当前农民工再社会化困境原因探究[J]
.求实,2005(2):88-90.
被引量:24
2
艾娟.
大众文化对青少年发展的不良影响[J]
.青少年研究,2005,5(2):3-5.
3
沈杰.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青年社会心理[J]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14(2):5-11.
被引量:12
4
王东.
浅议青年文化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
.道德与文明,2005(6):55-58.
被引量:1
5
陈文敏.
现代性反思与乡土回归[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3):37-40.
被引量:4
6
董四代,杨静娴.
现代性、乌托邦与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现实[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8(1):1-6.
被引量:1
7
于杰,高日晖.
当代大众文化对大学文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
.文化学刊,2010(5):46-50.
被引量:1
8
郭元凯.
社会转型期“文化滞后”对流动青少年社会融入的影响——基于对JH、WX两市的调查[J]
.青年探索,2014(6):61-67.
被引量:7
9
张玉茹.
校园亚文化与青年社会化[J]
.青年探索,2004(1):53-55.
被引量:7
10
张玉茹.
论校园亚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社会化[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2(1):121-124.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4
1
王永进,邬泽天.
我国当前社会转型的主要特征[J]
.社会科学家,2004,19(6):41-43.
被引量:42
2
李淑梅.
中国社会转型的特殊方式与人的发展[J]
.社会科学战线,2005(3):38-39.
被引量:4
3
王凡.
文化反哺:新时期青年文化的社会功能[J]
.新德育.思想理论教育(综合版),2005(9):41-44.
被引量:8
4
陈振中.
自我选择、反哺与非社会化——论当代青少年学生的社会化特征[J]
.教育科学研究,2004(5):12-14.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
1
阙贵频.
论当代大学生社会化的主要特征[J]
.百色学院学报,2007,20(2):111-114.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5
1
邓天颖.
网络游戏虚拟社区与大学生的社会化功能[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7(8):9-11.
被引量:5
2
董俊.
我国独生子女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现状及特点[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8(7):144-147.
被引量:1
3
董俊.
独生子女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影响因素[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9(11):164-166.
4
关杰.
浅谈关于加强地勘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0(20):60-61.
被引量:3
5
柳伟.
克服心理困境的“短板”——大学生的心理困境和人际关系浅析[J]
.才智,2012,0(32):221-221.
1
张玲.
全面提升大学生素质促进中华民族文化建设[J]
.企业导报,2011(18):236-237.
2
张若菊,王刚.
图书馆对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的作用[J]
.戏剧之家,2015(18):240-240.
3
刘平,宋士华.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J]
.内江科技,2009,30(12):58-59.
被引量:2
4
王雅琴.
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素质教育[J]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10(3):43-44.
被引量:2
5
叶云明.
城市社区文化:大学生素质拓展的宝贵资源[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27(4):110-112.
被引量:1
6
沈奕利.
素质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西方文化导入实践[J]
.都市家教(下半月),2009(07X):5-5.
7
高明星,邬丽群.
浅析高校寝室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育人环境[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147-147.
被引量:3
8
胡燕,涂普生.
东坡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研究[J]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8(5):10-12.
被引量:2
9
周鹏,王琼.
发挥班级文化作用,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探索[J]
.中国校外教育,2009(10):1-1.
10
凌靖波.
当前大学生的素质缺陷与素质教育的出路[J]
.优越生活,1999(9):18-19.
龙岩师专学报
200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